淡基橫斷古道,約闢建於1892年,可算是「清末最後一條官道」或「清末最後一條軍道」。三年之後的1895年,清廷割讓臺灣,日本開始治台。淡基橫斷古道的途中設有一座河南營。
光緒十九年(1893)時任職臺東知州的胡傳在十二月十五日的私人日記「臺灣日記與稟啟」中如此寫道:
「自基隆西北取道循山而行:四里至三角嶺,六里至大武崙,七里至馬鋉莊,八里至大坪腳,四里至鹿角坪,七里至磺山頂,七里至竹子拗,十四里至水竟渡,十里至滬尾。皆由山間取徑,海上窺望不及;無險阻,直捷而平坦。」
大正七年(1918)臺灣總督府事務官藤井恭敬在「臺灣郵政史」一書中,提到光緒十八年(1892)清政府開鑿了基隆、滬尾之間的道路,即由基隆的河殼港(蚵殼港)起,過大武崙、瑪鋉橋頭,至內港腳,再經鹿窟坪、後尖山尾、竹仔湖,過小基隆,最後抵達滬尾。
(淡基橫斷古道自然及人文資源調查研究-李瑞宗 93.12.14)
淡基橫斷古道聯絡淡水、基隆兩地,古道以「河南營」為界,分東西段,東段起自基隆的蚵殼港,經大武崙、循萬里鄉瑪鋉溪谷,接鹿窟坪,至擎天崗以西的雞心崙河南營。然後西行,經竹子湖,通往三芝,至淡水。
今日參加金華山社「三芝北新庄越嶺二子坪下陽明山」,走一趟淡基橫斷古道之探索,由淡水北新庄跤頭趺步道起登出陽明山公園,尋訪淡基橫斷古道西段、東段部分。
行程:
淡水客運875公車8:05開車,約8:30觀光果園站(下車)→跤頭趺步道→百六戛(巴拉卡)古道→十八灣古道(淡基橫斷古道西段)→菜公坑第一登山口→山之家→鞍部氣象站→竹子湖步道(淡基橫斷古道東段)→猴崁水圳→陽明公園(全程含休息約7小時)
景觀導覽:
十八彎古道經過百六戛聚落附近,因此山界亦有人將百六戛古道視為是淡基橫斷古道西段的一部份。十八彎古道幾乎已煙滅於山林蔓草之中,而聯絡百六戛與車埕之間的這條舊道一直存在而且路徑完好。
百六戛、車埕兩個聚落都有不少古厝,而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先生的故居就在車埕。
春天時,百六戛、車埕都有美麗的櫻花可賞。雖然現存的百六戛古道外貌不古,但仍不失為一條賞心悅目的路線。
「國立公園山之家」建於昭和十三年(1938年),為木造十八坪的平房,配有浴室、食堂、賣店及壁爐等設施,周圍規劃大片的草坪可供露營。
為什麼會有這樣「國立公園」的宿營設施呢?
為什麼會有這樣「國立公園」的宿營設施呢?
原來,昭和九年(1934年)時,台灣總督府計劃將草山地區規劃為國立公園預定地,成立了「大屯國立公園協會」。後來,選定大屯山鞍部附近興建這間「國立公園山之家」,以提供登山露營者使用。因為二次大戰的爆發,台灣總督府的大屯國立公園的計劃因此中輟。
猴崁水圳的圳道頗有變化,水圳流經地形起伏或岩石錯落處,或出現小瀑之景,或隱伏匿跡;圳路受地形的限制,時而寬闊,時而狹促,或平坦平緩,或起伏崎嶇… …
8:30觀光果園站下車,整裝,出發~
楓樹湖並不是真的有一個湖,是指位於山谷間的凹地,又因早期此地種有許多楓樹,故名「楓樹湖」。跤頭趺步道位在楓樹湖區內,是一條小而美的步道。
08:32 由金花石蒜專區牌樓進入
跤頭趺步道
跤頭趺崙步道從大溪7號至楓樹湖23號民宅全程330公尺,
過楓樹湖23號民宅後往楓樹湖古道。
過楓樹湖23號民宅後往楓樹湖古道。
楓樹湖23號民宅
主人種了很多茶花,跟我們介紹茶花品種,只可惜花園四週都圍著鐵絲網,不能親近拍照。
今日也是為拍楓樹而來,但見滿地的枯黃的楓葉,樹上已不見楓紅!
循階梯緩上,經過金花石蒜復育區農園
楓樹湖自70年代即是金花石蒜最大產地,後因無經濟效益,沒人種植而漸漸絕跡,
目前僅有一位淡水國小的陳老師在進行復育。
楓樹湖自70年代即是金花石蒜最大產地,後因無經濟效益,沒人種植而漸漸絕跡,
目前僅有一位淡水國小的陳老師在進行復育。
09:25 過金花石蒜復育區農園後,進入山徑。
楓樹湖古道
楓樹湖古道平緩好走,林相悠美~
古道山徑寬敞,兩旁更有優雅的樹木,一路走來輕鬆愜意~
楓樹湖古道叉路取左,往巴拉卡公路~
自來水水管水閥
山腰水管路~
叉路,左下往百六砌古道(不取),直行往巴拉卡公路
十八彎古道經過百六戛聚落附近,因此山界亦有人將百六戛古道視為是淡基橫斷古道西段的一部份
十八彎古道幾乎已煙滅於山林蔓草之中,而聯絡百六戛與車埕之間的這條舊道一直存在而且路徑完好
百六戛、車埕兩個聚落都有不少古厝,而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先生的故居就在車埕
春天時,百六戛、車埕都有美麗的櫻花可賞
雖然現存的百六戛古道外貌不古,但仍不失為一條賞心悅目的路線。
台水水管水閥
十八彎古道
更換過的水管水閥頭,表示水管還在使用中
自來水水閥
巴拉卡公路6.8K
穿過巴拉卡公路右切入山徑,十八彎古道(淡基橫斷西段)
淡基橫斷古道開闢於清光緒18年(1892),三年後,清廷割讓台灣,因此這條具有軍事用途的道路可說是清末最後一條官道(清末最後一條軍道)。
歷經百年歲月,昔日古道,已被現代化公路取代,或淹沒於山林蔓草間,形成支離破碎的殘跡,其中車埕至大屯自然公園之間的十八彎古道,是古道西段殘存較完整的一段。
古厝殘存地基
不知做何用途的水泥錐形石體
11:17 大屯自然公園
到大屯自然公園 開始下雨~
大屯自然公園旁涼亭避雨用餐,領隊問大家意見要不要繼續行程?
其實用餐後出發雨勢已小,領隊還是先帶大家走「山之家」,再看著辦!
12:05 大屯自然公園~山之家
菜公坑第一登山口
12:45 山之家遺址
昭和九年(1934年),台灣總督府計劃將草山地區規劃為國立公園預定地,
成立了「大屯國立公園協會」,
「國立公園山之家」建於昭和十三年(1938年),為木造十八坪的平房,配有浴室、食堂、賣店及壁爐等設施,周圍規劃大片的草坪可供露營。
因為二次大戰的爆發,台灣總督府的大屯國立公園的計劃因此中輟。
山之家遺址僅存的壁爐煙囪
這棟建於日據時代(1938)專供登山客宿營的美麗山屋,而今僅存方形基地、駁坎遺跡及一座被青苔藤蔓盤據的壁爐煙囪,訴說歲月滄桑!
山之家遺址出口位於大屯山鞍部停車場
108遊園車來了~
幾位山友趕上公車先下山,領隊說只要還有一人願意留下,他一定會走完行程…
鞍部氣象站 領隊黃大哥
竹子湖步道
猴崁水圳道
猴崁水圳的圳道頗有變化,水圳流經地形起伏或岩石錯落處,或出現小瀑之景,或隱伏匿跡;圳路受地形的限制,時而寬闊,時而狹促,或平坦平緩,或起伏崎嶇…
陽峰古道
今日天氣預報氣溫偏低,下雨機率有70%,但是從淡水集合出發,一路上感覺陰涼舒適,聽黃領隊沿路解說淡基橫斷的聚落歷史,探訪古道人文,悠然而行,很難得的不攻基點不趕行程的古道尋幽。
老天爺很幫忙,出了大屯自然公園才下雨,在二子坪用餐後雨也漸小,下午的竹子湖步道、猴崁水圳道也順利走完,感謝黃領隊用心帶隊,給一個古道人文之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