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要和母親去舅舅家,所以不安排爬山,但是還是可以在住家附近走走,就從咱家後山開始囉~
龍頭山早起會,是媽媽每天清晨上來運動的地方。
龍頭山早起會涼亭看三沙灣社區
名山宮,正前方是中正公園主普壇,每年農曆七月半都有中元普度祭典。
中正公園觀音大佛像廣場
觀音大佛像前俯瞰基隆港全景,是基隆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標。
中正國中,今日就是想要回來母校看看的…
記得那時有學生會爬後山翹課,有路可到海門天險,今天特地想來尋找當時的翹課路線。
當時的後山,如今明顯已被整理出路徑了,校方也設了鐵門,告示學生不要擅自離開校門。
出了鐵門,對面就是聖濟宮十八羅漢洞和四面佛。
聖濟宮
再回中正國中,操場。
出了母校,往役政公園方向。
取左,役政公園、二二八紀念碑、二沙灣砲台、聖濟宮四面佛出中正路。
二二八紀念碑
二沙灣砲台又名海門天險,乃基隆市唯一的國定古蹟,位於中正公園、三沙灣及民族英雄墓附近。砲台採用傳統的中國城門築法,依山而建,氣勢雄偉。
原位於二沙灣海邊的砲臺,創建年代約在清道光年間 (西元1840年),之後砲台被毀,現址為劉銘傳部隊於清法戰爭後(西元1885年)所建,深具歷史價值。
二沙灣砲台看協和發電廠
二沙灣砲台是台灣兵備道姚瑩於1841(清朝道光20)年所建,原有八座砲台。最初,砲台設於海岸邊,營房設在今日砲台所在地。鴉片戰爭時,英艦入侵基隆,清軍開砲擊中英艦,一百多名英軍被俘。中法戰爭時,二沙灣砲台被法艦砲火擊毀。劉銘傳重修砲台時,將砲台區移往較高的山坡。日治時期,因為砲台被列為軍事要塞,台灣光復後屬於軍方管制區,漸漸被草木掩蓋,直到1975年才又被發現,經過兩度維修,才變成現在的面貌,是一座以石造為主的建築。1983年,被內政部指定為一級古蹟。
海門天險是台灣砲台古蹟中,少數真正曾為保衛疆土而建,雖然有歷經整修,大部分不見當年的面貌,但佇足其間,仍然可以感受先民保疆衛土的偉大情操。
第一次到海門天險是在國中時代,和家人鄰居出遊,當時踏在石階上感覺滿是青苔,要很小心走才不會滑倒,對這處山中砲台感到神秘而敬畏。
二沙灣砲台位中正公園旁的山丘,下臨陡坡,地勢險要。長方形的城門朝西南,入口是石作丁順砌的圓拱門,城門額上陰刻有「海門天險」四字。
城門上有雉堞,兩翼有城垣,城牆的雉堞設有射口。牆垣、營房、彈藥庫都用當地砂岩砌成,砲基則用鐵水泥築成。東、北兩個砲台區建在較高的臨海山頭,屬抱山式砲台,軍隊紮營處設在背海面較低平的地區。
而今站上海門天險城門上,已褪去神秘面紗,但見尋幽的遊人,多是來憑弔砲台偉績吧!
海門天險城門口取左往十八羅漢洞
海門天險城門口左行串珠步道出公路對向可往十八羅漢洞
串珠步道口看海門天險城門
已經封閉十八羅漢洞,如今只有附近的居民會在這裡運動。
十八羅漢洞往前,來到聖濟宮四面佛,在此可俯瞰基隆港全景。
聖濟宮
聖濟宮四面佛下中船路,剛好等公車回舅舅家作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