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程:
嘉義(0630)出發→盧山橋賞藍花楹→大仙寺→關子嶺碧雲寺停車場(下車)→香路古道(原路來回)→碧雲寺→水火同源→枕頭山→關子嶺碧雲寺停車場(上車)→台北。
盧山橋賞藍花楹
嘉義市後庄里的盧厝堤防邊,有一條藍花楹道,長度約800公尺,水利署河川局種在防汛道路旁作為行道樹,是全台唯一的藍花楹道,也是嘉義人賞花的祕境。
昨晚住嘉義市區,今天很早就到盧山橋藍花楹步道,入口處正在架設舞台,原來今天這裡也正開始藍花楹花季的活動。但是放眼看去,怎麼沒有到藍紫色的花? 不會還沒開花吧? 大家跟領隊往防汛堤防走進去,遠遠的終於看到樹梢上一點點的藍… 因為去年颱風影響,藍花楹樹有一半破吹倒與折斷,花況已不像往年那麼多與茂密了。
藍花楹,又稱:紫雲木、巴西紫葳、金鳳花、非洲紫葳花。
紫葳科紫雲木屬的落葉喬大,樹型高大像鳳凰樹。
原產地:巴西、秘魯、玻利維尼亞及西印度群島。
藍花楹沒開花的時候和鳳凰樹很像,因此,藍花楹又稱「藍影樹」,鳳凰樹是「紅影樹」。
藍花楹的花語:代表寧靜、深遠、猶豫,在絕望中等待愛情。
藍花楹冬天葉子掉完代表絕望,但春天一來開滿紫色花驚煞旁人。所以是在絕望中等待愛情。
盧山橋藍花楹隧道,離圓仔林社區不遠,領隊再加碼帶大家到幸福山丘賞桐花。
百年荔枝樹(有2棵)
蘋婆,又稱鳯眼果、七姐果。
蘋婆果潤肺止咳,煮熟剝開後,鵝黃色果仁很像蛋黃,口感接近栗子或菱角,也有說介於芋頭與地瓜之間。早年台灣物資缺乏,蘋婆果可說是最佳零嘴。
蘋婆台語唸作「品蓬」,料理前先洗乾淨,放入水中滾煮二十至三十分鐘,傳統吃法是沾糖漿或醬油,也可運用在料理上,例如包入粽子裡、蘋婆粥或燉蘋婆雞,或與豆腐拌炒。新吃法則是煮熟放冷後,打成蘋婆冰沙。
氣派的大鐵門,裡面是私人庭園。
順心園,這是私人的別墅庭園,主人將這裡開放給大家進入。
行旅嘉義,不擔心沒地方可玩。來到嘉義市郊的圓林仔生態社區,顧名思義,這是一處貼近自然綠意之處。圓林仔的景點,多是私人土地,但卻無私提供給圓林仔生態藝術發展協會善用規劃,好吸引外來客造訪,深入了解當地的自然之美。
「順心園」這處私人別墅的庭園裡,可看到相當大片的草坪,主人在草皮上插了數支彩色風車,還設置動物造型的木雕等,營造悠閒感,是一處適合全家共遊的園地。除了空曠草坪可讓小朋友自在地放風箏外,大人們也可坐在戶外長椅上閒聊,由於地勢高,從這裡可看到民雄鄉的景色,視野十分遼闊。 (取自網路文字)
順心園人造池塘裡的蓮花
離開順心園,走出大鐵門後往下走未到路口前右轉進入土路,經過「頂埤」來到另一賞桐秘境-幸福山丘。
圓林仔生態藝術社區,保有豐富多樣生態及寧靜,「幸福山丘」位在山頂,有寬闊視野及桐花步道,每年春末受地形氣候影響,率先全台在4月降下桐花雪,是嘉義地區的賞桐祕境。
幸福山丘主人是老字號相館「高毅影像」老闆陸海鎮,原只想用這片地養老種花草、蓋小廚房,滿足愛烘焙心願,蓋馬場養馬實現年輕夢想。
陸海鎮愛在小廚房玩麵粉,拜師學烤燒餅、pizza、麵包、蛋糕,烘焙技藝精進,吸引志同道合麵包師傅,搜尋國內外最棒麵粉奶油等,做出美味麵包,過程辛苦卻很快樂。
油桐花的花語是-"情竇花開"。花兒的壽命短的像初戀一樣。
09:35 台南白河大仙寺
一早嘉義出發,先欣賞了藍花楹步道和桐花秘境,終於來到慕名已久的名山古剎。
大仙寺
在白河區枕頭山麓的大仙寺俗稱舊巖,創建於清康熙年間,主祀神祇有釋迦牟尼、三寶佛祖、觀音菩薩與地藏王菩薩,並且供奉有開山法師之舍利供民眾參拜觀賞。大仙寺為內政部評定之「台閩地區古蹟」,也是國家三級古蹟,臨濟宗佛寺,與俗稱新巖的火山碧雲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建築採用中國佛寺傳統建築,周圍環境清靜典雅,長年以來香火鼎盛,信眾經常前來參拜沉澱心靈。
大仙寺為清初福建高僧參徹禪師所創,創建始末存有二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清康熙四十年,參徹禪師自福建鼓山親奉「觀世音菩薩」神尊來台。
巡錫至仙草埔,將「觀音菩薩」安置大樹下的石頭上。當禪師起身欲遊歷他處時,神像卻安住不動。 參徹禪師心想:菩薩有意在此渡化大眾。於是,親自開山斬棘,結廬供奉聖像,並誦經說法勸化附近善信。
一說:清康熙五年,參徹禪師受陳永華將軍之請,渡海來台講授佛理。
行經關仔嶺,見此山明水秀,有意爾後在此結茅定居。康熙五十八年,禪師自龍湖巖迎請「觀世音菩薩」神像來此奉祀,並對眾誦經說法。因其守戒甚嚴,道心炯烈,故深獲鄉人敬仰,進而集資建廟。
大仙寺位於臺南白河枕頭山西麓,關仔嶺群山尾閭,當地人稱此為舊岩,火山碧雲寺為新岩,傳說兩寺地理也是相關聯。大仙寺為「仙人拋網」靈地,碧雲寺為「半璧吊燈火」靈穴,兩處一脈,靈光互映。
枕頭山位嘉南丘陵主峰大棟山前,古稱玉案山,又稱玉枕山。遠觀幽林疊嶂,環境脫俗,白雲低飛,村落點點。登山遠眺,嘉南平原盡收眼底。矗立枕頭山麓大仙寺的暮鼓晨鐘將俗塵滌盡,來此的文人墨客不禁吟上詞賦,如萬頃平原茫似海,一輪曉日大於盤,林深泉洌春光艷,寺古雲封佛火寒。
文殊菩薩降魔杵偈
大雄寶殿後方柱子上,有一幅由96個字所組成的「文殊菩薩降魔杵偈」勸世文詩,是出自大仙寺心元(源?)法師手筆,偈上的每個字都是以45度角的方式歪斜倒置,且直唸、橫讀都毫無章法可言,不明就裡的人還以為只是書法表現。但其實這96字為七言十六句詩(每7個字1句,共16句),讀起來連同重複者共有112字,每一句的結尾字取其偏旁或部首,再當作下一句字首,如此反覆將96字繞一圈就成為一篇精彩的勸世文。因內容頗為深奧,若無人指導,還真不易看懂。
大悲出相圖
白河大仙寺大雄寶殿的門神和殿後韋馱尊者後方的「大悲出相圖」,皆出自曾獲教育部民族藝師薪傳獎的名彩繪師潘麗水(公元1914年- 1995年)之手,大悲出相圖繪出大悲咒咒語中的諸佛法相,是其少見的大幅寺廟彩繪作品。
「大悲出相圖」,人物繁複眾多,表情生動細膩,表現出觀音菩薩的83種法像化身。
大仙寺的大雄寶殿是臺灣極少數以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為體、日本佛寺為表的代表性寺廟,同時在正殿內保存著臺灣名師包括李漢卿、潘麗水、陳應彬等人彩繪、木雕作品,特別是正殿後方的「大悲出相圖」是潘麗水目前所見在各大廟宇中最大幅的彩繪圖,將大悲咒裡的諸佛法相繪得栩栩如生,令人望之生莊嚴之心。「文殊菩薩降魔杵偈」充滿智慧與文字造詣的內容,繪在作工繁複的柱子上,是全臺僅見的勸世文詩作品。
碧雲寺
原名火山廟,源於白河大仙寺,亦稱白河碧雲寺、關子嶺碧雲寺,俗稱新巖,位於台南市白河關子嶺,是直轄市定古蹟,佛道混合寺廟,與俗稱舊巖的大仙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距大仙寺約五公里、水火同源約一公里。與東山碧軒寺關係密切。《 維基百科》
由於早期台灣社會環境的關係,碧雲寺是座佛、道、民間傳統信仰兼祀的佛剎,這在早期佛剎頗為常見,也因此碧雲寺的信眾涵蓋了佛教與道教,在親和力與善化人心方面有更大的作用。
碧雲寺大部份建物構造仍保存閩南及日式混合風格,其洗石子的大量使用是一大特色,正殿及山門之剪粘、泥塑極具地方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山門外的一對笑獅。
出米洞
碧雲寺最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要屬「出米洞」。
出米洞就在山門南側外面,兩塊岩石夾縫底下的一個小洞。相傳從前出米洞會自動漏出米來,恰巧是夠寺中使用,後來有位貪心僧人偷挖了一整晚並將米佔為已有,從此出米洞就不再出米了。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切勿太貪心。碧雲公園位於碧雲寺之下方,此地相傳為儒生林啟邦等八人及書僮應試登科後,九人為感佩觀音靈佑,於是合資大銀千兩,購買當時師徒所開墾的田地,俗稱「九股仔」。由碧雲寺崖下之木棧道可抵達碧雲公園,公園中央有巨大觀音像,四周環境幽雅清閒,又設有登山步道,為散心遊憩之好處所。
蓮花石洞
蓮花石是塊裂開的大岩石,裂縫中原本有形似含苞待放的石蓮花倒掛於洞壁上,但是現在已看不到蓮花狀的石塊,現在看到的是一個迷你版的峽谷岩洞。蓮花石是塊裂開的大岩石,裂縫中原本有形似含苞待放的石蓮花倒掛於洞壁上,今已無。
水火同源
水火同源是因天然氣與水同時自岩壁裂縫中冒湧出來,因此燃燒時的火燄浮在水面上,景觀非常特殊難得。
又名水火洞,發現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了,位於枕頭山西南方。
「水火同源」也是來關子嶺必遊景點之一,由於地質構造特殊,崖壁有天然氣冒出,點燃後火焰永不熄滅,而崖壁隙縫同時又有泉水涌流,於是形成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的特殊景觀,為台南市八景之一。
水火同源的由來有二個傳說,一是麒麟傳說:「從前在這裡住著一公麒麟,水火同源就是牠的頭部,尾巴在紅隧道往東邊延伸,關子嶺溫泉區就是牠的四隻腳所站立位置,而溫泉就是牠的尿液,牠活潑外向,喜歡噴火供人觀賞。」關子嶺所在的「枕頭山」有另一個名字「麒麟山」,當地還有麒麟隧道、麒麟部落等地名。
另一說是:「在遠古時代的傳說中,火龍與水虎兩大聖獸相鬥,結果兩敗俱傷,火龍化為火,水虎變成泉水,成為今天看到的奇景。」
感謝領隊用心規劃這麼棒的行程,大清早出發帶我們走過美麗的藍花楹步道和桐花秘境,走訪嘉義圓林仔社區的人文生態,又參訪了台南關仔嶺大仙寺和碧雲寺。
碧雲寺一直是我想參訪的寺院,因為這裡是恩師上白下雲老禪師曾經落腳的寺院。今日只是匆匆走過,因為今天是來爬山的(香路古道、枕頭山),但大仙寺和碧雲寺中國傳統寺廟建築和精美的木雕彩繪深刻印象,我會再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