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樂副行程~八仙圳趴趴走
嚮導:丁建樹
集合: 9A 福德廟站(捷運石牌站搭508、612、128公車或小8、小36公車皆可)
行程:福德廟(行義)站→八仙圳 取水口→捷運唭哩岸站→關渡平原→八仙圳 出水口→捷運復興崗站
網路資料記載:
八仙圳是關渡平原重要的灌溉水源,也是七星水圳系中灌溉面積最廣的最廣區域,由天母磺溪引水,流經榮總、陽明大學、北投區東華里、立農里,穿越關渡平原,於八仙里注入基隆河。
丁哥居住石牌,對八仙圳的引水源頭另有見解:
八仙圳,主要水源係取自「烏尖連峰」山麓的大小水源。
枯水期時若水源不足,則從「磺溪」取水應急。
八仙圳,主要水源係取自「烏尖連峰」山麓的大小水源。
枯水期時若水源不足,則從「磺溪」取水應急。
永和橋下 八仙圳磺溪取水口
由於石牌路之開闢,此段八仙圳已改道沿石牌路地下,以水泥涵管方式處理。
八仙圳在榮總側門處重見天日
八仙圳在榮總側門處重見天日
八仙圳在榮總院區有卵石護岸之露天渠道特色,兩側或臨院區車道,或臨綠地栽植植栽,為院區景觀增添美景。
陽明大學
八仙圳由於穿越保警及陽明大學運動場,大部分已地下涵管處理。
慈生宮位於舊名唭哩岸街的立農街,外牆上刻著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四幅圖。
建於明朝的慈生宮舊名叫五穀先帝廟,是北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寺廟之一。
明末,福建、同安、漳州先民移民至淡北地區,後來漸漸擴展到唭哩岸,為祈求地方安寧、五榖豐收而建廟,歷經四次改建才有今天的規模,此廟之存在可證明唭哩岸地方是以往淡北一帶最早的農業發祥地。
在台北盆地開發初期,船隻可由淡水河沿八仙圳駛至現今榮總一帶,因此帶動唭哩岸地區之發展,當時最繁華的唭哩岸街即現今之立農街。
吉利市場(傳統市場)
八仙圳出東華里社區,在進立農里社區前因配合捷運開發而改道,以地下涵管處理。
漢諾威馬場
郭子儀廟
舊雙溪河步道
雙溪河道早期流經洲美後於北投頂八仙附近注入基隆河,主流長約19公里,但下游因截彎取直而截斷活水,如今在洲美尚存舊雙溪古河道。
洲美的舊雙溪古河道,仍保存著古河道地景和稀有的河川溼地植物
八仙圳與雙溪河道
「灌溉」在農田水利上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八仙圳扛起了「灌溉」的工作。
八仙圳在關渡的灌溉區域只有平原的一半,灌溉區域大概有八百公頃,其他的部分都是由貴子坑大排來灌溉。
貴子坑的水是清水,早年供應灌溉無虞,近年來遭到下游家庭工廠的污染,早已不宜使用。
南磺溪的水是鐵磺水,所以只好引雙溪圳的水來沖淡磺水及增大水量,才方便灌溉。
舊雙溪河步道
洲美運動中心
洲美運動公園是焚化廠回饋市民的公共設施。
綠色高架道路是洲美快速大橋
社子大橋
社子大橋與觀音山
關渡生態賞鳥腳踏車道(左:貴子坑溪,右:磺港溪),往貴子坑溪方向。
社子大橋
關渡生態賞鳥腳踏車道
關渡平原遇見花海~向日葵、波斯菊
關渡平原的秘境,有1萬7千平方公尺花海,大約41座籃球場大,是台北市2018年冬天最大的花海!
八仙抽水站
關渡自行車道和貴子坑溪自行車道的交叉口
13:04 今天的行程就在這裡團拍後結束,有些人要繼續走到關渡宮,有些人沿貴子坑溪防汛步道(貴子坑溪自行車道)走到捷運復興崗站。
我與丁哥不急著出發,坐下來看看社子大橋和基隆河,寧靜小歇後,也沿著貴子坑溪車道慢行,丁哥這才詳細告訴我八仙圳的水源應該是來自烏山連峰的水系。
貴子坑溪
貴子坑溪防汛道路,直行大度路,不走平面道路,走地下隧道(左:貴子坑溪)。
關渡平原
貴子坑溪防汛道路直行可到捷運復興崗站,途中丁哥與當地居民聊天,由當地居民告知叉路走到底就是十信工商,於是轉個彎,與丁哥再踏上未知的前方…
偶而丁哥就說:我們走下去排水溝吧!
我們會發現成群的吳郭魚悠游~
番仔厝
豐年路 周氏節孝坊 咸豐十一年(1861)建成。
14:28 捷運北投站
感謝丁哥在捷運北投站以紙筆畫出今天的路線圖,並詳細解說八仙圳的水源是取自烏尖連峰山麓,因為磺溪的水是鐵磺水,在正常的豐水季期間農民不會取水,只有在枯水期水源不足之下,從「磺溪」取水應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