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2012-06-30 【花蓮太魯閣】牧水尋碑(牧水山 忠魂碑)

原本這次的行程是:牧水山+雞鳴山,但因6月中的連續大雨致使梅園、竹村聯外唯一吊橋「清溪吊橋」斷裂,無法通行。「雞鳴山」改備案行程「西寶山」。




6/30():0630台北車站東三門集合出發
花蓮太魯閣綠水合流步道入口→牧水山(876m,三等)→忠魂碑(原路返回)→花蓮學苑(宿)
全程含休息 5.0小時

行程導覽:
牧水山:H876M,3-6369號,基石處無山形可言,立的位置很奇怪!
此山於2006年4月10日由山友登頂後並PO出紀錄,才漸漸有山友前來,謝謝他們的探勘,不僅能多造訪一顆三角點,還能見證一小段合歡越古道!
http://www.wretch.cc/blog/leontsai/23958126

牧水山:除了是在中橫公路的小山頭外,最近又掀起ㄧ陣考古的熱潮,在1914年日軍在太魯閣戰爭將結束時,在牧水社附近一塊大石中刻了忠魂碑,以弔念在此戰爭中犧牲的日軍,在有心山友的尋找下,此顆忠魂碑終於重新公諸於世。
本次活動我們也趁此熱潮,去親身體驗久遠的歷史古蹟與大自然的變遷。


而今 我懷著憑弔歷史與考古的心情,要來去「牧水尋碑」!
但此行開始還是發生一小段插曲:
昨晚新聞節目有播出太魯閣國家公園175K附近發生嚴重落石坍方,所以今天太魯閣在175K處就不通行了,最快也要到下午5點後才可能開放。難怪早上集合時有聽幾位山友在說改行程的事。
啊!啊!...為什麼每次內心很期待的行程總會遇到一些阻礙呢?!
因為落石坍方道路不通的陰霾,本來是很希望車子早點送我們到花蓮的,但坐在遊覽車中心情也不急了,大腦好像一直傳來去不成牧水山的訊息,頭殻迷迷糊糊的。。。
內心思索:不去牧水山嗎?我想尋訪歷史呢!
但領隊說明天還是可以去牧水山,因為下午就會通車,只是明天的西寶山就會排除!
啊!畢竟坍方是大自然的力量,內心再怎樣期待也知不可強求,一切隨緣吧。。。


蘇花公路

受到太魯閣175K坍方落石的事件影響,好像大家都不急著趕到花蓮,來到建華冰店不到10點,就有人坐在店內吃冰了。

中午吃飯的餐廳在新城鄉,旁邊有一天主教會牌坊,縣定古蹟,旁有刻碑記述古蹟理由。


古蹟名稱:新城神社舊址

1896年12月「新城事件」,埋下1914年的「太魯閣事件」導火線,。。。新城事件發生後,日方為紀念殉難將士曾於1914年建造神社,有木造、鳥居、紀念碑及通道(參拜道);爾後再於1937年(日昭和12年)在原地以水泥材質重新建造日本神社。。。
(所以新城事件是後來牧水山忠魂碑的前因?)

出乎意料,車子一路從花蓮到太魯閣後傳來175K處已經通車了,
當我們從175K附近通過時尚可見路旁零亂的落石。
感恩啊!我們終於能依既定行程走訪牧水山。
1300 牧水山登山口,整裝出發~~


左行:綠水步道(不取)
直行:牧水山登山口

林道終點後上切,初始林相優美。。。



不久即緩慢行進,陡坡與橫亙的岩石與雜木,
行走於大小錯落的岩石間,需小心腳步!






前面走不快,我倒是樂得可以取景拍照。。。

這段陡坡雖雜石林立,但小心踏腳就是了,本以為過了這段以後山徑就會好走,
但卻不是我想的輕鬆,原來艱苦的路還未到呢!



一路陡坡而上,需手腳並用。

鑽小段芒草堆

咦!抬頭處,看到牧水山在向我招手了吔~~

沿岩壁而行,鑽樹木而過。




辛苦鑽出雜木林,而迎接我們的卻是更硬陡的裸岩區!




攀岩壁要很小心




噢! 
前面...
還要拉繩陡上...
苦笑啊!






到了沒啊?

上到岩稜,視野大開,心境也開朗了 ^.^

喘口氣吧!

有山友往回程走來,原來前面遇到危陡坡,領隊在架繩索。
有部份山友不想走了。。。


當然也有人不想被惡劣地形打敗,奮力向前!

比我還高的駁坎,甚為壯觀,
但為什麼會出現在這麼驚險難至的山區?

呼~
終於到"牧水山"基點了,
這麼辛苦來到,
一定要與基點合照的啦~~
牧水山 876M

基石沒在芒草堆中
(玉伶先找到基點,還先在四週清理一下雜草)


這牧水山我是低估了,雖說山不高(415K~876K),路不遠(約2.3K),
從林道進入不久即一路陡坡上升
經過雜木岩稜區、視野開闊的裸岩區,
再接著是一段更陡更險的爬坡
(領隊帶了繩索在這段險徑加強確保!!)

我甚至拿今年走過的"八大秀"來比較,
總而言之這"牧水山"不容小覻啊!

摸過牧水山基石,大家開始尋碑了...

雖是在山頂,但四週遍覆高大樹木及大石,
要找"忠魂碑"一時也不容易!



忠魂碑

原刻文字應是「戰死病歿 忠魂碑」等字

1914~2012時空相隔了近百年,而今日我站立在忠魂碑前!

忠魂碑是顆高約4米,長約6米的大石頭,被許多樹給包圍著,雖然周圍景物早已不若老照片中開闊,仍能以大石的肌理型態作為特徵辨識出來。而巨石面向西方這側較為平整,可能是選擇刻於此的原因,每個字體刻在約30公分見方大小的範圍內。老照片中的軍人站在架高的樹幹,從上而下刻出「戰死病歿忠魂碑」等字,當年的字跡潔白清晰,現在卻得靠著手順著凹痕輕撫才能感覺到刻字,也許是碑文原本就刻得不深,或是被風雨侵蝕而變淺了,畢竟這碑文也存在了將近一世紀,從1914年7月26日鑿下的那一刀開始。



這張劉光新大哥與忠魂碑的合拍,可清楚看明白只有"忠"字是原刻字,"魂碑"兩字是後人順著原字凹痕劃上去的。
而「戰死病歿 」四個字,因我們還要原路趕下山不能久留,無緣再去尋跡辯識了。
(可能是碑文原本就刻得不深,或是被風雨侵蝕而變淺了,畢竟這碑文也存在將近一世紀了,從1914年7月鑿下的那一刀開始。)


牧水山合照,10人攻頂


"忠"字,只能隱約看出字形

回到1914728日,由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發動的太魯閣戰事已將近兩個月。在一個月前,越過合歡山的陸軍各隊已與來自花蓮港方面的警察隊於巴達岡下的立霧溪畔會合,兩方連通的戰力繼續掃蕩太魯閣族的反抗勢力,太魯閣戰爭在此時可說是告一段落了。這一天,駐紮於「ムキラウシ」的陸軍第二守備隊,由第二聯隊隊長阿久津秀夫擔任主祭,與駐守於此的士兵們,在兩天前刻好的忠魂碑前,為此戰事中戰死病死的將士舉行了招魂祭。招魂祭中,穿戴整齊的士兵們在忠魂碑前鞠躬、將士們的合影,以及招魂祭結束後的演戲、角力等餘興的畫面,都凍結在下田正所拍攝的《大正三年太魯閣蕃軍隊討伐記念》中。而關於這座忠魂碑的種種,在他跟隨第二守備隊離開ムキラウシ前往新城之後,也成為一個模糊而恆久的謎團。


假以時日,上頭的大字也會被時光的河水所侵蝕殆盡。無論是太魯閣族戰士、漢人腳伕以及日本軍警的靈魂,對於曾經將生命遺留在此地的所有靈魂,皆希望他們能夠永遠安息。
(節錄自登山補給站20120519牧水尋碑)

這牧水山一路走來幾乎是陡坡上升,且需攀驚險岩壁,
內心實在懷疑當初日軍為何選在此山刻"忠魂碑"??


以下附上兩張照片是今年5月份山友去找出來的"忠魂碑"大石,與1914年7月28日進行招魂祭儀式以及忠魂碑的除幕式的老照片與相隔98年後重現的新照片。







走一趟"牧水山"~ 見證一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