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 狗年 正月初四
昨天參加金華行程,玉伶說今天要來基隆探二沙灣砲台,就是我1月份沒有走成的路線。
昨天參加金華行程,玉伶說今天要來基隆探二沙灣砲台,就是我1月份沒有走成的路線。
我本來就打算今天要再走海門天險、二沙灣和大沙灣砲台,玉伶也有興趣,就一起走囉~
今天踏查人員:老大、玉伶、淑惠、POLO、曾大哥、寶珠賢伉儷+我,共8人。
早上9點,我在中船路站牌與老大等人會合,經過三沙灣市場,從中船路112巷30弄轉進,沿石階而上,抵聖濟宮,順訪泰國四面佛,再到十八羅漢洞(後來查資料,十八羅漢洞的所在是十八羅漢山,亦稱雲龍山,有建設廳礦補2056號基點,這次錯過雲龍山基點,下次補課),再走串珠步道到海門天險、二沙灣砲台、大沙灣砲台(中砂登山步道)下豐稔街130號之2,出南豐宮取右,過隧道再走壽山路回役政公園,在涼亭休息中餐後往中正公園大佛像,再經龍頭山早起會旁小路下中正國小,回到三沙灣市場,經過大新餅店,Polo去買好吃的咖哩餅,再到「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參訪後回中船路站牌,送金華山友上公車,結束大年初四的基隆古砲台踏查行 。
早上9點,我在三沙灣市場與老大等人會合,從中船路112巷30弄轉進,走入船里步道上聖濟宮。
聖濟宮前方是泰國四面佛廣場,此處俯瞰基隆港,視野良好。
泰國四面佛北方高架橋,就是今年1月21日我帶同學走大沙灣砲台時誤入的出口(右方山頭就大沙灣西砲台)。
本來今天要自己來亂走,剛好玉伶也有興趣,就約了幾位山友同行踏查。
十八羅漢洞步道上看對面海門天險古城門,等會兒我們就會過去了。
串珠步道
海門天險古城牆
在海門天險看對面的十八羅漢洞,千手觀音和左側的紅牛更加清楚。
海門天險
基隆二沙灣砲台(二沙灣礮臺),是傳統中國式砲台建築,一般多以其入口城門石刻字而稱為「海門天險」。此砲台在1841年便已存在,當時的砲台是構築於山下基隆港邊,為台灣兵備道姚瑩所建;後歷多次整修,今日規模為1884年台灣巡撫劉銘傳所修築。
1884年(光緒10年),中法戰爭,法軍攻打雞籠,二沙灣砲台被毀,但城門、城牆仍甚完整。
到了1895年,日人來台後不久,因整體戰略思考的變遷,二沙灣砲台便荒廢不用至今。
營盤區,為當時軍隊駐紮之營區。目前兵房已毀,僅存外圍營牆。營牆採人字法疊砌,並以順丁交砌收頭,做法簡潔有力。盤營區內寬大的石砌石階,兩旁林蔭遮道。
營盤區
二沙灣北砲台
二沙灣東砲台
清末時期,基隆的二沙灣、頂石閣(中正區正榮街)及仙洞三座砲台,三足鼎立,構成了緊密的防禦火網,共同護衛著基隆港的安危。
古井、古墓(三座一字排開,沒有拍照)
「光緒年間由大陸來台駐防的兵勇,常在客死異鄉後就地埋葬,並於墓前以刀劍鑿石立碑,文字內容多為某營某隊某哨,及其姓名、籍貫、卒年等」。
二沙灣砲台為國定一級古蹟,1840年(道光2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軍意圖入侵台灣,台灣兵備道姚瑩以雞籠港口寬深,乃根據地形,在境內正對港口之二沙灣山上,建造砲台,設大小砲墩八座,砲台城門上嵌有「海門天險
」石刻方匾,派兵駐守,翌年8月,英軍果然來犯,總兵達洪阿率兵擊沉英艦,俘虜多人,至1843年(道光23年),英軍屢犯屢敗,終不得逞。
二沙灣碑林涼亭,有二人在吹洞蕭,樂音悠揚~
二沙灣碑林
遺愛在台灣
大沙灣步道(中砂登山步道),由此往大沙灣砲台。
這條步道以前據說花200多萬打造,後來因施工東岸聯外道路接62快速公路而封閉,就荒廢長滿雜草。聯外道路建好後,也沒有要修復步道,去年有山友邀請基隆暖曦隊幫忙除草,才讓步道重現。(大呂)
大沙灣西砲台
大沙灣西砲台
大沙灣西砲台俯瞰基隆港,視野極佳。
上次就是在這裡誤下快速道路,這次知道要從右側民宅鑽鐵絲網出去。
今天很輕鬆就鑽出民宅,因為上個月我走過後,山友-大呂大哥有來清過路徑,也把通往民宅的小徑清理了,謝謝大呂大哥。
今天很順利的從快速道路旁下到豐稔街130號之2民宅。
出南豐宮後取右上,打算再走中正公園。
過正信隧道後,右側有一石階步道,不確定是到哪裡,不取。
直走到壽山路,取右往役政公園方向。後來在涼亭休息時,旁邊有步道出口,Polo說就是剛才隧道口的石階上來的,老大和玉伶去走了,證實無誤。
役政公園旁的涼亭休息午餐,老大和玉伶走旁邊的步道,證實剛才可以走石階上來,不用踼一段馬路。
走過役政公園,再到中正公園大佛像走走,Polo的GPS下載的航跡檔顯示附近有一基點,但沒有註明什麼山頭,是知道就在中船路上,時間尚早,山友說太早回去會犯規,大家決定去找那座基點,經過龍頭山早起會旁的小路下去,在中正國中下方的停車場,玉伶和Polo還爬上邊坡找基點,沒有收穫,只好下次做好功課再來!
帶大家再回到三沙灣市場,Polo說早上在大新餅店買的咖哩餅不錯吃,就再去買幾個,再去「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參訪後回中船路站牌,送金華山友上車,結束大年初四的基隆古砲台踏查行。後來查資料,原來最後我們要找的基點就是「雲龍山」,就是十八羅漢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