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2019-02-24 【埔里】武界鐘乳石、滿江紅、一線天

行程:
0630台北車站出發→關西休息站→埔里(換接駁車)→武界→栗栖壩鐘乳石→武界吊橋(開始溯溪)→栗栖溪滿江紅奇景→引水道→一線天(回程)→武界部落巡禮(上接駁車)→埔里(換遊覽車)→關西休息站→台北車站

鐘乳石壁奇景
武界林道4.5K處的山壁終年流水穿滴,經年累月形成鐘乳石壁奇景!


滿江紅奇景
冬春限定的滿江紅在攝影玩家的分享而藏不住,此處也是當地人口中的「上帝調色盤。」


武界已經很久沒有下雨了,負責接駁暨導覽的大哥說:我們是雨神,為武界帶來甘霖。
雖然雨水沒有進帳很多,也總不無小補啦!




仁愛鄉武界部落濁水溪上游,冬季枯水期,溪床水面浮著紅潮,並非水源遭到污染,而是叫做「滿江紅」的水生蕨類大量繁殖所致,特別是河流減緩區域更是明顯,猶如天然彩繪,信仰基督教的部落居民敬稱「上帝的調色盤」。
仁愛鄉法治村武界部落鄰近武界吊橋附近河段,水面上漂浮著紅綠相間,疑似水藻的植物,看起來像是水域遭到汙染,但這其實是「滿江紅」,是一種水域常見的蕨類植物,必須在特定低溫狀況下,才會轉紅,是季節限定的美景。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解釋,「滿江紅」的蕨類水生植物,可透過無性或有性生殖繁殖,可在極短時間內將水面空間佔滿,可在水流平緩區域觀察到他,但因河川上游水流急促,無法建立大族群,只好選擇水田、池塘繁衍,滿江紅需要低溫環境才會顯現,要看它變色,要等到入冬以後。
滿江紅並非浮萍,因為浮萍會開花,滿江紅是蕨類植物不會開花,主要利用無性生殖及孢子繁衍後代。







武界引水道
武界引水道的過水橋,橫跨濁水溪,其引水之水導入日月潭,這就是日月潭潭水的主要來源。


魚嘴岩




一線天
位於濁水溪谷附近的武界一線天是另一個造訪武界必去的景點,這裡有高聳的峭壁景觀、清澈的溪流,曾是布農族人戲水、烤肉的聖地,如今已是武界套裝行程中的固定班底。台灣這種一線天的景觀並不少,多是山間岩壁彼此相距較近而形成的狹縫景觀,但少有像武界這樣,中間還有一條河流流過可在其間戲水的,自然也成了許多人的口袋名單。


 
 

武界一線天,是溪水沖蝕造成山壁裂縫的奇景。



武界巡禮
武界(布農語:Vogai),海拔760820公尺,是布農族部落,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依1988年調查,在武界部落定居的族人約100餘戶,人口約8001000人。
1919年,為了統一治理布農族人,臺灣總督府實行「集團移住」政策,將卓社群各部落的族人集中,選在濁水溪沖積平原做為移住地,直到現今。
關於武界的名由都是依據族人流傳下來的說法,實際上已難以考究,比較可信的說法有二:此地昔日是泰雅族與布農族為爭奪獵域,經常發生交戰,最後兩族經協調,決定獵域範圍,其界線正位在武界現址而得名;另一說法是源自布農語「Bogai」發音,其意指翻越某物,比如翻過一座山或越過一條界線,如今寫作「Vogai」。
武界有兩部落,以濁水溪為界:東岸為圓山部落;西岸為界山部落。因濁水溪呈月牙彎於此流經,形成兩岸是沖積平原,這兩部落正是座落其上。武界兩部落是分布在濁水溪兩岸的現代沖積層與階地沖積層,其餘地質正好是濁水溪劃界:以東是眉溪砂岩與廬山層,是開鑿投83線隧道與栗栖溪引水隧道施工地層所在;以西是佳陽層,新舊武界引水隧道皆貫穿於此地層,至離開鄉界仍是。在思源吊橋附近,此段接近武界水庫的峽谷,呈現是砂岩,於此沿溪往下游看去,濁水溪西岸多是板岩構造,由於這兩地層皆在武界露頭,為地質學界做野外勘察的地方。


武界吊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