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2019-06-15 澎湖 島 旅行.第二天

今天行程:吉貝看日出、環島~險礁嶼(搶灘登島)~目斗嶼(遠望)~員貝半日遊~島嶼(宿)

清晨五點在民宿前集合,看吉貝日出。
原來從民宿前往左前進,就可以到昨天小賴帶我們去找活星砂的沙灘,沿著沙灘慢慢走,迎接黎明破曉。再繼續順著小路走到吉貝聚落老街,剛好繞一小圈回到民宿吃早餐。
跟小賴約上午9點集合,7點多大家吃完早餐,利用時間再騎車到沙尾,順著白沙灘走一圈,真是美麗的沙灘。回到民宿還不到九點,把握時間再騎車去找基石,就在早上看完日出後走的小路邊,很快就找到了。
九點集合,搭船去險礁嶼看燕鷗,再回吉貝今海岸民宿用中餐,終於要提行李告別吉貝了;往員貝出發,登島半日遊(摸2顆基石);再搭船往今日的住宿島嶼-鳥嶼。 



吉貝日出
地陪小賴說吉貝是石滬故鄉,澎湖技術最精湛的石滬師父出自吉貝,「七美雙心石滬」就是吉貝老師父去七美用了幾年時間打造的。因為石滬要由高往下才看得出整體造形之美,可惜吉貝地勢平坦,沒有高處可欣賞海中的石滬之美。


吉貝日出



吉貝嶼 是澎湖北方島嶼中最大的一個,地形兩大特徵是平坦的玄武岩方山和大片的沙灘。尤其西南方的白沙尾沙灘,柔白細緻,適合潛水、游泳。吉貝嶼的沙尾海灣尤是名聞遐邇,一道長達數千公尺的金黃色海灘,偶像劇"海豚灣戀人"拍攝外景,就是以吉貝為拍攝景點。

看完日出,沿著平緩小路走,前面就進入吉貝聚落。

吉貝老街


吉貝 街頭巷尾~









吉貝武聖殿,是島上第一座建立的廟宇,原名是關帝廟。







吉貝沙尾呈現一彎優美弧形迤邐入海,由西崁山向東南方延伸,學名稱為『沙嘴』,全長700餘公尺,最寬處200公尺,右上方為一大片珊瑚碎片所組成的礫灘,左側則有一小片日趨柔細的貝殼沙灘,景致十分迷人,海水受到風化貝殼的過濾,呈現一片由清白、碧綠而湛藍的顏色,海灣上有度假小屋可住宿,讓您在此游泳、戲浪、潛水或玩水上腳踏車都十分愜意,享受碧海藍天的風情。



沙尾 赤腳走在美麗的白色貝殼沙灘 很療愈~ 


 


跟小賴約定的集合時間還未到,江隊長帶領車隊再出發,要去找基石。


原來基石(圖根點)就在早上走過的小路旁,很快就找到了。


 
藍天車隊

九點,地陪小賴準時到民宿會合,搭船要去險礁嶼看燕鷗。


船長先繞吉貝島,讓我們再回味今天走過的沙尾。



吉貝沙尾



吉貝沙尾




險礁嶼 又稱比基尼島,面積只有4公頃(海岸線長度0.922公里),是台灣唯一的珍珠貝殼砂島,由於島上只有一戶人家,也是台灣獨一無二的一戶小島,有門牌,所以島上有水電設施。
澎湖有句諺語說:『鳥嶼無鳥、貓嶼無貓、尖嶼嘸尖、險礁不險、花嶼沒花』。
其實險礁之所以叫險礁,基本上是指險礁附近以暗礁多而得名,險礁嶼沒有碼頭所以船長告訴我們要搶灘登岸。
險礁嶼因為美麗的海景和獨特建築,吸引不少遊客,甚至連偶像劇「原味的夏天」也來此拍攝本來有育樂公司長年在此經營水上活動但近年因環境不景氣竟面臨關門命運。此行我們包船來到險礁嶼,發現又有工人在施工,聽說經營權已經轉手,又要重新營業了。



險礁嶼沒有碼頭港口 船長說:我們要搶灘登陸囉~

下船就是險礁嶼的沙灘





燕鷗蛋,小賴叮嚀大家要小心不要踩到燕鷗的蛋也一定不要去摸燕鷗蛋,因為燕鷗媽媽聞到有生人的味道,就不會再認得自已的蛋寶寶了。

島上成千上百的燕鷗,小賴說很少看到有那麼大群的燕鷗。

這個砂丘是人工堆砌的,主要為防風,澎湖進入秋天開始吹東北季風,險礁嶼全島平坦無可擋風,所以堆這沙丘。現在自然也是燕鷗的棲息地。




我問小賴島上怎麼會有這根原木?
小賴說有一年的颱風後,從海上漂流來的,當時島主還用堆高機把這根原木立起來。

離開險礁嶼,也是船長將船靠近沙灘,大家爬木梯上船,謝謝男士們幫忙,大家不用脫鞋也不會濕了鞋子。

遠望目斗嶼,今天風浪大,我們無法登島目斗嶼,只能遠望!
目斗嶼 位於澎湖縣白沙鄉、澎湖群島最北邊,全島皆為玄武岩層構成,面積也只有0.021平方公里,因全島形狀似人的眼睛而得名,也有另說是形狀亦如木匠使用的墨斗而稱為『墨斗嶼』,後因讀音問題而變成目斗嶼,加上位處澎湖群島的最北端,因此也稱為『北島』。
目斗嶼-觸礁險區,目斗嶼沿岸有大磽、二磽暗礁並排分佈,因此有『一磽、二吼』的俗語流傳,是澎湖縣十分顯要的航線,根據文獻記載素有『鐵板關』之稱;目斗嶼是澎湖群島北方的廣大漁場,與吉貝嶼之間的海域水深僅有1公尺,但由於屬於沉水海蝕平台因此周圍珊瑚群礁遍布,造成許多沉船事件;但是由於目斗嶼的天然景觀未受到人為破壞和工業污染,因此目斗嶼是個欣賞日出、夕陽的好地點,更是浮潛、釣魚的最佳去處。


員貝嶼 位在白沙嶼岐頭村東方、鳥嶼西南方鄰近澎澎灘,員貝嶼全島為丘陵地形,因為形狀像是一扇貝覆蓋水面而得名。
員貝嶼北海岸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其中以石筆、石硯最著名;員貝嶼東海岸有一塊扁形的柱狀玄武岩,玄武岩的表面如同百褶裙一般,有著許多摺痕,目前列為玄武岩預定保護區;員貝嶼村落後方的小山丘是眺望美景的好地方,往西北岸即可看到海岸景色,是來到員貝嶼必遊的景點。


「抱墩」 利用礁岩底棲魚類迴游棲息近岸礁石的特性,以石塊在潮間帶上堆成石堆,稱為「墩」。

漲潮時,底棲魚類就會棲息於墩內,退潮時漁民便前往潮間帶,先以網具圍住石墩,再將石墩拆解取出網外,魚兒便落入網中,此一漁作方式即為抱墩。
吉貝、員貝都有抱墩體驗活動,參加抱墩要換上這種膠鞋,主要是防滑。

員貝聚落
此行我們原本是計劃要在員貝住一晚的,但是我們45人的大團,這幾天員貝嶼沒有足够的房間給我們住,所以改到鳥嶼住一晚。


員貝嶼員貝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員貝嶼看鳥嶼

對面是澎澎灘

澎澎灘 
澎澎灘是無人島嶼,位於澎湖本島東北方的新興島嶼,整座沙灘為珊瑚碎屑、貝殼、有孔蟲以及石英等構成,為一座典型的沙灘島,成因主要受洋流改變,將原本吉貝島、員貝島等處的沙子沖刷匯集於鳥嶼外海,日積月累加上民國76年韋恩颱風推波助瀾之下終於匯集成沙灘島。
隨著潮汐推移正改變著澎澎灘的結構,有生態學家表示幾年內澎澎灘會消失,不是真的消失,是沙灘會和鳥嶼連結在一塊,澎澎灘會成為鳥嶼的一部份!
澎澎灘命名的過程也曲折離奇,包括瑜水灘,活龍灘到澎澎灘,前者乃因當時省長宋楚瑜與夫人陳萬水共同蒞臨澎湖參觀澎澎灘,當時縣長請其命名,便以兩人名字末字為名。 活龍灘則因澎澎灘隨著潮汐改變形狀猶如活龍擺尾,現在則定名為澎澎灘。

澎澎灘旁的鳥嶼
澎澎灘旁的鳥嶼是玄武岩保護區,全島係由玄武岩組成,北方可看到玄武岩洋蔥狀風化景觀紅色碎礫,最下層則為火山角礫岩,景色十分優美,退潮時掛嶼與鳥嶼相連,欣賞海枯的奇景,景觀特色相當特別;鳥嶼海岸線長2.49公里,面積26.5公頃,早年因為海鳥的棲息生態而得名,但後來這裡人為開發與巨集,使得原本在此棲息海鳥遷徙,只有在特定季結時會有數種海鳥到鳥嶼棲息覓食,故澎湖有句俗話說:『貓嶼無貓,鳥嶼無鳥』;白沙鄉有人島中鳥嶼居民密度僅次於吉貝島,鳥嶼居民多以漁業維生,隨處可見典型的澎湖漁村生活。

員貝嶼環島~


員貝嶼第二顆基石~

員貝嶼員貝:3-IC339

對面是鳥嶼


員貝文房四寶-石筆



員貝文房四寶-石硯

員貝燈塔



員貝港口,繞了員貝嶼一圈,要上船了,船長會再環繞員貝一圈讓我們欣賞員貝嶼~



員貝繞島



石裙




鳥嶼 港口有兩隻象徵性的鳥地標,這隻白色的是老鳥。

鳥嶼 我們住的民宿,放好行李,小賴帶大家認識鳥嶼。


鳥嶼的福德廟,也是全台第二大的土地公廟。

鳥嶼金山殿廟宇供奉保生大帝,這裡當地叫後山(但是一點都不高),金山殿前有一塊奇特的石碑,正中刻著「李廣大將軍箭鎮煞」,後面刻有箭、劍各1支。右側刻著「樊梨花元帥鎮煞」,後頭刻著樊元帥所用的武器飛刀。左側則刻著「薛山丁元帥鎮煞」後面亦刻有薛元帥所持用之飛劍。
小賴告訴我們鳥嶼原本不叫鳥嶼,而是叫鳥巢嶼,經風水師改名後鳥嶼才日益興盛;鳥嶼和早上才離開的吉貝嶼間的種種風水傳奇,耐人尋味。



鳥嶼漫遊~



鳥嶼國小


鳥嶼 中間是南面掛嶼(又稱小富士山),右邊最遠是小白沙嶼。


退潮時,鳥嶼會出現往小富士山之海底步道,並露出非常廣大的潮間帶。

鳥嶼燈塔


鳥嶼的大地測量隊三等三角點陸補052

南面掛嶼(又稱小富士山)與小白沙嶼(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咾咕石


鳥嶼的日落
早上吉貝看日出,向晚在鳥嶼看日落,此時聽到一旁山友說:日出和日落,好像都一樣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