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山社行程】山海圳。大圳之路
上午05:30 鹿耳門聖母廟出發→(大圳之路)曾文水庫東口(下車)→西口小瑞士→工研院→八田與一紀念園區→烏山頭水庫(上車)→台北
大圳之路 嘉南平原從看天田,藉著八田與一嘉南大圳偉大的水利工程,變成富饒之地,平原上充滿著各種結實累累的農作物,嘉南大圳訴說著臺灣農民的生活。此段是水利工程的精華段,最著名為日據時期八田與一所建造的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 路線沿著嘉南大圳行走,自小水圳接南幹線至引水道,經過曾文溪、渡仔頭與官田溪三大渡槽橋,續接烏山頭水庫與東西口引水道,最後是西元1973年完工全臺最大的曾文水庫。
昨天走過內海之路,今天來走大圳之路-烏山嶺東西口越嶺。
登山口在「嘉南農田水利會-東口工作站」大門前右側。
烏山嶺東西口越嶺步道,翻越曾文、烏山頭水庫的『東西口健行』在民國四、五十年代是很夯的路線。但幾十年來在歷經歲月風霜的摧毀下早已柔腸寸斷,多處路徑埋沒在荒煙蔓草之中。
此越嶺步道在山海圳國家綠道編號為MSTW11東西口步道,象徵著原鄉之路(山)與大圳之路(海)的連結,也承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泥岩大石壁
泥岩,是一種沈積岩出露在地表時,因岩性較弱,易被風化及雨水沖蝕,常光禿一片,造成泥石流或層面滑動。植物很難在其表面生長,故稱為「惡地」,又因像荒蕪的月球表面,而稱為「月世界」。
越嶺道東口幾乎是祼露惡地,兩旁的樹都是光禿禿的枯枝,傾斜的邊坡走起來心驚膽戰。
惡地地形
看到往曾文水庫的地標,早期是很熱門的越嶺道。
南部久旱不雨,地面太乾沒有黏著性會滑(北部是下雨泥濘會滑),還好是緩上坡,下坡肯定更累!
經過這處邊坡我的白色鴨舌帽被樹枝勾到而掉落,山友要下去幫我撿上來,我說不要撿了,太危險。
那是我很喜歡的一頂白色鴨舌帽(心疼)!
一路拉繩,手力、腿力的支撐,感覺比中級山還硬!
終於比較平緩山徑,但是踩在乾枯的落葉上也要小心打滑
這裡寬敞可休息用餐,大家又熱又累!
烏山嶺引水隧道
1930年嘉南大圳完工,但烏山頭的水量不夠整個嘉南平原農田的灌溉。1939年八田與一先生提出在曾文溪上游興建水庫,就是現在的曾文水庫。而烏山嶺引水隧道就是將曾文水庫的水引流到烏山頭水庫的通道,八田先生花7年的時間開鑿這三公里的引水隧道。烏山嶺東西口縱走的路線基本上就是走在這個隧道上方,是一條造福台灣見證歷史的古道。可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隔年,八田先生搭乘的遊輪被美軍擊沉而罹難,興建水庫的計畫因此擱置。
翻越曾文、烏山頭水庫,烏山嶺的『東西口健行』在民國四、五十年代是很夯的路線,可媲美中橫健行與溪阿縱走。
往西口是台電保線路,平緩好走,與東口完全不一樣的景致。
過了巨石,很快就接上水泥路了。
下面是烏山頭水庫的上游,西口小瑞士
西口水力發電廠
西口小瑞士,為臺灣臺南市東山區的一個景點,位於該區南勢里羗仔寮的一個河谷地。該河道起自曾文溪水導入烏山頭水庫的人工引水隧道-烏山嶺隧道出水口,水流豐沛,兩旁木麻黃成林,其景緻之優美有如瑞士,故稱之為「小瑞士」。
所謂的東口與西口,是因為烏山嶺之西邊為西口,之東為曾文溪稱為東口;在曾文溪入水口那裡,自東口引曾文溪水,在烏山嶺山腹內建了一條約4公里的引水道,穿越烏山嶺至西口,再從西口引水至西口水力發電廠後再排放至下游的柚子坑溪,再至烏山頭水庫,造就了嘉南大圳,供應了嘉南平原的水利農田灌溉,造福了嘉南平原的稻米豐收,富裕百姓的生活,八田與一功不可沒。
同時,因東口較高,西口較低,落差大,形成溪水快速由圓形的洞口中漩渦旋轉而下,由「急圳口」噴出,成為可高達數丈有名的「天井漩渦」奇觀;此西口豎坑直徑20公尺,洞口4公尺寬,垂直高度約20公尺,成為了非常著名的觀光景點。
領隊還要繞走烏山頭水庫,以前走過了,而且我累了不想走,與幾山友坐大巴直接到烏山頭水庫等他們會合。 以下是玉伶的照片-烏山頭水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