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知識,生涯中的見聞。
經驗,旅程上的閱歷。
知識與經驗,從何生起?擁有了,儲存何處?
必要時,知可以識,經可以驗;
不能說是憑空臆測,也不可以說,真的點線分明,擺個樣子。
必要時,知可以識,經可以驗;
不能說是憑空臆測,也不可以說,真的點線分明,擺個樣子。
因此,我猶虛空一般。
色,只是塵緣法相。
受,無非觸景生情。
想,原為染著之應。
行,多因有感而發。
識,了別必然結果。
就像是:
太陽,星星,月亮。
奔雷,閃電,雪雨。
多少分別意識,多少聚散離合:
有時是陰沉淒慘,有時卻光輝燦爛,
有時會變化莫測,有時也湛然清淨;
如是情景,你說,是五蘊分別?
抑是空中本有?或者,你會說:
有時會變化莫測,有時也湛然清淨;
如是情景,你說,是五蘊分別?
抑是空中本有?或者,你會說:
什麼也不是!
但是,理上的,義蘊的,真諦的;
如是知,如是見,總有立與破之分!
如是知,如是見,總有立與破之分!
或許,你會說:
立破之餘,總歸清淨!
不錯!亦如煩惱與菩提,
菩提於煩惱中求,轉煩惱而成菩提;但是,
若不能透得煩惱,又如何顯現菩提?
菩提不顯,又如何增上清淨,入達究竟之境!
菩提於煩惱中求,轉煩惱而成菩提;但是,
若不能透得煩惱,又如何顯現菩提?
菩提不顯,又如何增上清淨,入達究竟之境!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是否先予了別空義?
欲了別空義,是否進而了別色義?
色之與空,關係受想行識;也就是說:
是否先予了別空義?
欲了別空義,是否進而了別色義?
色之與空,關係受想行識;也就是說:
知空辨色,究竟色空,即是或不異,了然色諦;
受想行識,第一義坦然。
受想行識,第一義坦然。
如是,知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方是究竟之道。
如是,知煩惱即菩提,菩提原由煩惱中現,方是究竟之道。
如此這般,真的於「空」中了然盡知了麼?!還是──
誠然,泡影,水沫,陽燄,芭蕉,幻化,在在都是我意識;
變化作用之時,不亞猿猴的動亂,獅虎的奔騰,
以及蠻荒獷野的百獸馳騁;
令人不能自主,沉淪五蘊熾盛之中!
變化作用之時,不亞猿猴的動亂,獅虎的奔騰,
以及蠻荒獷野的百獸馳騁;
令人不能自主,沉淪五蘊熾盛之中!
因此,森羅萬有之前的有,有誰識得?!
如果,以一個「空」字,能夠否定一切;
那末,世間的人與事,便不會發生任何的問題了!
那末,世間的人與事,便不會發生任何的問題了!
因此,黃面法王,於住世中說法四十九年,
道出了如下的幾個字:
道出了如下的幾個字:
是、非、相對之法。
一、 異,了別之法。
一、 異,了別之法。
無、究竟,突破之法。
如如、第一義諦,成就之法。
透得如是之法,方知: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透得麼?
知了也未?
然後肯定空中之有無!
本文摘自:《心之路》-白雲老禪師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