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2023-01-25 【新北新店】(初四)新店溪&青潭溪畔悠遊行

 

2023-01-25(初四) 新店溪&青潭溪畔悠遊行

09:00 新店捷運站出發~

領隊:丁哥

行程:新店捷運站~碧潭渡船頭(新店渡渡口)~南青宮~青潭溪~油車坑橋~郵政橋~福神宮~青溪橋~中生路40(青溪園區)~中生橋頭

早上搭客運到公館下車再轉捷運到新店站,出站已經9點10分,不見登山樂的山友,心想一個人在碧潭週邊隨意走走也好。 往碧潭橋頭方向走去時看到一群登山客從北新路往碧潭方向過來,看到有認識的山友,一問才知丁哥9點出發,先帶大家到 瑠公史蹟紀念碑(瑠公圳引水原址)走一圈再回碧潭,我正好歸隊。 丁哥喜歡拍照,我拿出相機才發現沒有記憶卡😞>"<!!

本來丁哥還要加碼銀河洞越嶺,雅薰姐提醒他今天下午要去南庄露營,加碼的行程就由許福來大哥帶大家走。 而我相機沒裝記憶卡,只能用手機拍照,手機的電池剩下不多,再走下去也不能盡興拍照,決定早點回家倒垃圾,過年初一到初三沒收垃圾,今天垃圾車開工了,回家倒垃圾。


碧潭東岸商圈

全台唯一人力擺渡-新店渡渡口

新店溪的渡船歷史開始於清光緒 7年(西元1881年),當初碧潭吊橋尚未興建,早年新店渡是進入灣潭、直潭、塗潭、屈尺以及安坑等山區的交通樞紐。 40年代,新店溪中上游計有挖仔渡、新店渡、直潭渡、小粗坑渡、灣潭渡、塗潭渡、礦窯渡、小坑渡、廣興渡等九個渡口,溝通兩岸的交通與人民生活,後因交通建設的陸續完成,民眾轉而依賴更便利的運輸方式,渡口逐一凋零,如今新店渡為新店溪流域僅存的人力擺渡渡口,深具地方文化特色。 一趟百年輕舟橫渡,古老的渡船,辛勞的擺渡人,綠波盪漾在滿山青翠之間,何等逍遙自在。





清朝開發臺灣後,到了雍正、乾隆年間,今臺北市大安區這一帶的移民增多,臺北盆地興起水田化運動,農業生產的方式也由粗放式燒墾轉為集約式精細農業,以提昇稻米產量。

乾隆5年(1740)郭錫瑠父子為開鑿圳道,創「金順興」並集眾開鑿水圳,直到乾隆25年(1760)完成,當時稱為「金順興圳」。後因一場洪水重創水圳工程,便由其子郭元棻重修水利,並將圳頭設在今碧潭,另闢下埤大圳到景美溪。而目前的瑠公圳包含了霧里薛圳、原瑠公圳、大坪林圳三大系統,「瑠公圳引水石硿」屬大坪林圳一支,先是有郭錫瑠自乾隆十八年(1753)引清潭水至新店溪時設置大陂,製造高低落差攔水入圳,引水路線行經開天宮至新店後街,此路線便是引水石硿前身,乾隆三十年(1765)由蕭妙興率同五莊墾戶完成大坪林圳所有圳道,將石硿開鑿完成,主要為新店一帶之農田水利灌溉水源,但長年以來,大坪林圳攔水壩取水口遇風雨即毀情形嚴重,故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興建大豐抽水廠,裝設抽水機抽取新店溪溪水,解決取水問題,原圳頭取水功能不再,石硿亦失去其用途。



自行車道



青潭溪


天然地下水

沿青潭溪上行











青潭溪 油車坑橋


青潭溪 油車坑橋


郵政橋

中華郵政 青潭辦公處

中央印製廠 青潭廠


中生橋下

中生橋頭崙 鑛物課第10號基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