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色,究竟空相。
受,緣於色心。
想,感受成力。
行,籌量運作。
識,了別結論。
倘若,色成空相,以般若之功而照見之;
那末,受亦不生,想無從起;自然,行識不會發生。
一貫連環,繼續不斷,
五蘊從變化而作用,自我意識如波湧;
基於種子能生現行,現行復又薰習種子,
循環不絕,永無休止,業識不僅不得清淨,
反而日勝一日,世勝一世;怎
能不輪迴於六道之中!
那末,受亦不生,想無從起;自然,行識不會發生。
一貫連環,繼續不斷,
五蘊從變化而作用,自我意識如波湧;
基於種子能生現行,現行復又薰習種子,
循環不絕,永無休止,業識不僅不得清淨,
反而日勝一日,世勝一世;怎
能不輪迴於六道之中!
倘若,般若成功,觀照透徹;
無異慧劍起落,諸蘊寂靜;
即色即空,即受即空,即想即空,即行即空,即識即空。
一旦入達自在之境,色不異空,受不異空,
想不異空,行不異空,識不異空;
於空之中,五蘊反而是無量無邊功德!
無異慧劍起落,諸蘊寂靜;
即色即空,即受即空,即想即空,即行即空,即識即空。
一旦入達自在之境,色不異空,受不異空,
想不異空,行不異空,識不異空;
於空之中,五蘊反而是無量無邊功德!
增一阿含經中說:
色如聚沫──
高而下,流水處,常聚水沫;
湖海間,撞擊時,常起水沫;
觀其色,物相具現,究其實,一無所有;
因此,聚沫無實,原本是空。
高而下,流水處,常聚水沫;
湖海間,撞擊時,常起水沫;
觀其色,物相具現,究其實,一無所有;
因此,聚沫無實,原本是空。
受如水泡──
水之浮面,時生泡影,乍現即失;
亦如皂水吹起泡影,彩色繽紛,令人歡喜,
一旦泡滅,頓覺惋惜;
其實泡影,本來虛妄,剎那感受,無非情識作用而已。
水之浮面,時生泡影,乍現即失;
亦如皂水吹起泡影,彩色繽紛,令人歡喜,
一旦泡滅,頓覺惋惜;
其實泡影,本來虛妄,剎那感受,無非情識作用而已。
想如陽焰──
陽光輻射,其焰灼人,表癥思緒之強,激發情識;
形容陽焰,熱量濕化,乍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
儼然不假,引發眾生,遐思邇想,為之惑亂;
倘若究竟,並無實有,盡皆虛妄。
陽光輻射,其焰灼人,表癥思緒之強,激發情識;
形容陽焰,熱量濕化,乍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
儼然不假,引發眾生,遐思邇想,為之惑亂;
倘若究竟,並無實有,盡皆虛妄。
行如芭蕉──
蕉樹無實,不經剖剝,樹形長成,行色不虛;
亦如蕉花,花不成花,卻具果能;
又如蕉果,果中無核,果實不空;
因此從樹是樹非樹,從花是花非花,從果是果非果,
故有說即說異之別,而立理諦之義。
蕉樹無實,不經剖剝,樹形長成,行色不虛;
亦如蕉花,花不成花,卻具果能;
又如蕉果,果中無核,果實不空;
因此從樹是樹非樹,從花是花非花,從果是果非果,
故有說即說異之別,而立理諦之義。
識如幻化──
幻如術者,化如蟲變,似夕陽之西天,
雲翳變動,幻化山河禽獸,小橋流水人家;
有的,趁微摧動,如兩陣交兵,人馬騷動,大地變色。
但是,任管如何展露,總歸不離識心分別,自我執著;
究竟所以,不過幻化,落得一笑。
幻如術者,化如蟲變,似夕陽之西天,
雲翳變動,幻化山河禽獸,小橋流水人家;
有的,趁微摧動,如兩陣交兵,人馬騷動,大地變色。
但是,任管如何展露,總歸不離識心分別,自我執著;
究竟所以,不過幻化,落得一笑。
五蘊從有說空,於空顯有。因此:
怒形於色,怨人惹起。
自我感受,怪他造作。
胡思亂想,每作聰明。
獨斷獨行,自以為是。
表現知識,博古通今。
這就是人我的內心變化作用,盡攬了感性和理性二途;
無論是成敗利鈍,總不外愛恨取捨。如是:
無論是成敗利鈍,總不外愛恨取捨。如是:
人與人,糾纏不清。
人與事,紛爭不已。
有誰識得?
黃梁大夢,一閃即逝;
五蘊翻騰,熟是熟非?!
人,總歸是堪忍眾生!
每一個己,但歎無可奈何。
本文摘自:《心之路》-白雲老禪師著
本文摘自:《心之路》-白雲老禪師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