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寺,是外婆親近的道場,在很小的時候就常跟長輩們去光明寺禮佛,長輩都說:來去"鹿窟-光明寺"。
我每年都很期待去光明寺的日子,記得大約是春天,媽帶我們姊妹跟外婆,舅舅,阿姨們,一大早從基隆搭火車到汐止,再從汐止火車站開始走……沿著鐵道旁的民宅,遠離市區漸漸走進山裡……一邊是淙淙溪流,走累了就下溪底玩水抓蝦,就像出來郊遊……
印象很深刻的是…大人們常常誇我"很能走!"
因為一群老老小小要去寺院參加法會,帶上一些水果供品和準備過夜的衣物,實在沒辦法揹小孩走山路,我大概5、6歲或更小,還有妹妹、舅媽的小孩、阿姨的小孩...一堆小孩。
現在知道是大人的激將法,說一些你很棒很乖的讚美的話,而我也真的能走,一路都可以自己走不用大人揹,還喜歡走在前面,跟其他小朋友比賽。
現在知道是大人的激將法,說一些你很棒很乖的讚美的話,而我也真的能走,一路都可以自己走不用大人揹,還喜歡走在前面,跟其他小朋友比賽。
還有一個記憶是…我很喜歡紫色酢醬花,春天它沿著山路的兩旁開放,我要走在前面也是因為要採這紫色小花;至今腦海中還常常看著一個小女孩在山裡沿著路邊找紫色小花,每當發現那紫色花影時的喜悅,只有小女孩知道。
小女孩還咬過酢醬草,酸酸的滋味;
小女孩愛玩一個遊戲…把酢醬草的根撥開剩裡面細細的芯連著酢醬草,和玩伴互相纏繞,看誰的先扯斷…
光明寺,多久沒來了!!
小女孩還咬過酢醬草,酸酸的滋味;
小女孩愛玩一個遊戲…把酢醬草的根撥開剩裡面細細的芯連著酢醬草,和玩伴互相纏繞,看誰的先扯斷…
光明寺,多久沒來了!!
外婆年紀大了,走山路己經沒有體力!
到光明寺的山區也開闢道路,車子可以開到山上了。
好像不再走路上光明寺後,我就沒再來了,因為少了登山健走遊山玩水的樂趣。
今天是第一次坐公車上光明寺而不是走路。
大殿沒什麼改變,倒是外圍的景觀變了很多。
2、30年沒上光明寺,幼時的印象已然模糊,記憶大都停格在內心深處的幾個角落…
寺院旁的小山坡的石桌、石椅旁,夜深人靜時大人們圍坐著話家常,伴著的是夏夜蛙鳴;我習慣靜靜聆聽大人們的聊天…
媽最愛在晚上拿著一台小小的收音機,在山上對著四週調到想收聽的頻道,圍著石桌而坐或是在寺外的階梯上聽著收音機裡主持人感性的聲音或是音樂!
就這樣在小山坡的石椅上可以坐很久都不想回寮房睡覺…
要不,
還可以走到山門外的一片土坡上往黑暗的遠處看去,山谷中一閃一閃的很像鑽石般晶瑩,那時我都以為那裡是"金瓜石",因為金瓜石就是出產金子會閃閃發光的啊!
好像很多記憶都是在"夜晚",想必就是那時就養成習慣一人獨處,享受孤寂!
這個水潭,曾經在這兒和鄰居的大哥哥玩過打水漂兒,
但那時候沒那麼大,要不怎麼能把小石片打到對岸呢?
今天有機會與現在光明寺住持師父聊起小時候的印象,師父說:
那是石碇鄉!
小時候與大人們圍坐的石桌石椅,今朝怎是這付模樣!?
=======================================
小時候常走的寺院還有月眉山靈泉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