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道/なかせんどう: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五街道之一,也寫作「中仙道」、「仲仙道」,或稱「木曾街道」、「木曾路」,是從江戶(今日的東京)經內陸前往京都的道路。
中山道的起點為東京的日本橋,通過現在的東京都、埼玉縣、群馬縣、長野縣、岐阜縣、滋賀縣,終點為京都三條大橋。
日本橋到草津全線共129里(約530km),沿途有69個宿場,稱為中山道六十九次。
其中從草津到三條大橋的路段是與東海道共用。(維基百科)
東海道在南,比較接近海岸線,也稱「東海道五十三次」, 因為途中經過五十三個「宿場」,從東京的日本橋一直走到京都的三條大橋。
「中山道」也從東京的日本橋一直走到京都的三條大橋,但走的是較北面的內陸山中路線,中間經過六十九個「宿場」,全長五百公里。
東海道經過當今日本最繁盛的地域,是以古道已殘存無幾。但中山道經過的多是人口沒有那麼稠密的地方,所以許多段古道,仍保存至今,修復工作不斷。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由妻籠宿至馬籠宿一段八公里古道。
山巒起伏,流水淙淙,漫步其中,可發思古之幽情。(網路資訊)
下午2點20分:南木曾町.妻籠宿站
妻籠宿入口
妻籠宿:是中山道第42番的宿場(中山道六十九次),位在長野縣木曾郡南木曾町蘭川東岸。和隣近的馬籠宿、通往馬籠宿的峠道同為代表木曾路的觀光名所。1976年,獲選為國之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是最初的選定地之一。為明治時期建築。(維基百科)
2點27分:團照後出發~妻籠宿
中山道連接著江戶與京都,因經過位於深山的木曾路而被稱為"木曾街道"。
中山道69處驛站中,從江戶開始數,第42處的妻籠宿(驛站)曾作為交通要衝,熱鬧繁華。因為這裡最先開始保護街道的活動而領先於全國,所以與其他驛站街道相比,江戶時代的情趣與氣氛更濃。保管完好的建築分列於街道兩旁,如漫步於驛站內,則有種時間停留於江戶時代的感覺。在到達馬籠之8公里的中山道上,留有大量的石板路,作為近距離地感受日本田園風景的健行路線,受到人們的喜愛。 網路資訊: 長野觀光協會
無料休憩處
這裡是提供遊客暫歇休息的場所
脇本陣奧谷,明治10年(1877年)落成
建材為當時被禁採的檜木做的樑柱,可想像其豪華程度。
江戶時代提供給稱為「大名」的將軍駐蹕的房舍,稱為「本陣」,是妻籠宿最具代表性建築。
「本陣」是專供皇室或位階較高的文武官員住宿休息的宿場,位階較低的官員或隨從人員則是住在脇本陣,一般平民不能住進本陣。
不過妻籠宿曾接待明治天皇的地方,卻是在脇本陣,1880年6月28日明治天皇路過木曾路,在妻籠宿打尖休息,接待人員大費周章,在脇本陣天皇休息室後方,闢建了御用廁所,御馬桶旁鋪設了榻榻米。
但根據記載,明治天皇從上午8點待到8點半,停留半小時沒有內急,御馬桶未曾派上用場,目前主要任務就是供遊客參觀。
妻籠宿本陣
因為從白川合掌村離開後就直接到妻籠宿,中途沒有休息吃飯,
領隊和江振文正在找可以容納35人空間的飯館~
下午2點45分…
領隊和江振文終於找到一家可以容納35人,又可以提供食物的飯館^^
但是…實在是離中午吃飯時間太久了,店家能端出的餐點有限!
當然…我們也知道出門在外,有什麼吃什麼,能飽就好,隨意啦~~~
我的~蕎麥冷麵
經江振文說明才知道如何吃這道「蕎麥冷麵」…
右邊有個小木盒,上層有薑末和芥末,下層有原味醬汁,
把薑末和芥末倒入醬汁後,一口一口的冷麵在醬汁內涮著吃~
最後醬汁還可倒入碗內,請店家加熱水,就是一道美味的湯了~~
店家今天最後5個「五平餅」也被我們買單,
江振文很細心的將5個五平餅切成35份,
每人都可以嚐到一小口^0^~
光德寺院外忠魂碑
沒想到在這裡也有忠魂碑!
沿途有好幾個這樣的消防箱~
日本鄉下民宅,門口也佈置的優雅簡潔~
過馬路,從這裡進去,往「馬籠宿」~
進入一條幽靜的小徑~
「妻籠宿」就到這裡~
蘭州大妻橋
走一小段古道~
「大妻籠」,過大妻橋後的小村落,就到這裡~
穿過現代的公路,再一次走進寧靜的村落,
一路上都沒看到其他行人,就連當地居民也沒遇到幾個,民宅門戶都關著~
再穿過公路,進入古道~
這裡是筆直參天的杉木林徑~
鄉間田野小徑~
倉科祖靈社,祭奉天正14 年(1586 年)被土匪殺死的倉科先生。
男滝、女滝
再出公路~
石板路
一石栃白木改番所跡
馬籠峠頂上 標高801公尺
「峠」,日文的意思是山路的最頂處,也就是上山已到最頂,接下來就是下山了~
過大妻籠後,沿途穿梭於公路、古道、竹林小徑…間,交替行進著~
當上到最頂點的馬籠峠時,終於讓我想到~阿里山的霧之道、茶之道、櫻之道…
那年領隊也是這樣帶我們穿梭在阿里山的古道、茶園之間,
很令人懷念的古道之旅~
「峠」,日文的意思是山路的最頂處,也就是上山已到最頂,接下來就是下山了~
過大妻籠後,沿途穿梭於公路、古道、竹林小徑…間,交替行進著~
當上到最頂點的馬籠峠時,終於讓我想到~阿里山的霧之道、茶之道、櫻之道…
那年領隊也是這樣帶我們穿梭在阿里山的古道、茶園之間,
很令人懷念的古道之旅~
馬籠峠之後就是一路下坡了~
當走在這片地上時,初時以為地上怎有那麼多落花?
細看~ 原來是水泥加上小碎石子舖成的道路,
走在這樣的路上,即使是下坡,也不擔心滑倒,
腳踏在路面上,心情都覺得很舒服,真是很棒的設計~
經過一個小小的神社~熊野神社
既來了,也上去看一下~
既來了,也上去看一下~
我很喜歡這條舖滿碎石子的小路~
這裡也有鹿子百合
熊出沒!
古道每隔一段距離就有這樣的鈴鐺,聽說是為了給過路客搖鈴把熊驅嚇走的...
古道每隔一段距離就有這樣的鈴鐺,聽說是為了給過路客搖鈴把熊驅嚇走的...
真的有熊會出來嗎?
高札場展望台
這是馬籠宿江戶方面的入口;「馬籠上陣場」昔日是軍隊駐紮之處。
這是馬籠宿江戶方面的入口;「馬籠上陣場」昔日是軍隊駐紮之處。
島崎藤村小説「夜明け前」
馬籠宿是文豪島崎藤村的故鄉,這裡也成為他所創作故事的舞台。
對面山頭是「惠那山」,海拔2192m
藤村記念館
網路資料:
島崎藤村生於1872年,祖先代代是馬籠本陣的村長,是地方上的望族後代。
10歲前往東京,少回故里。但晚年出版的小說 「夜明け前」(拂曉前),即以馬籠宿為舞台,藉由馬籠宿本陣主人的一生,描述日本走入近代的動亂期的故事,表現了濃郁的思鄉之情。
馬籠宿坡道上的咖啡屋~
馬籠宿是在沿著山坡全長約600m的坡道上,
石板坡道的沿途建有旅館,
一家家門窗格子質樸的民居,排列著資料館、土特產店等。
中山道馬籠宿起點
下午6點21分~
中山道全程圖
妻籠與馬籠幾乎可以說是日本現今保留最完整的江戶時期建築,這個功勞歸功於自 1968 年的保存計畫,結合了政府的力量維護古蹟,當地的人堅持「不賣,不借,不破壞」的原則,努力維護江戶時期的風貌。
這裡看不到日本現代文明常見的景觀與商品,有的只是古意盎然的老舖,傳統的喫茶店,賣的都是鄉土的玩偶,小吃與土產。
參考資訊:
中山道,江戶時代東京到京都的驛道!
今日走訪驛道上69個宿場的其中兩個:妻籠宿~馬籠宿。
隨著時代的進步轉變,鐵路、公路的開發,
當年可能要走幾天的驛道,而今在公路與古道間穿越,不用半天就可走完。
今日「妻籠宿~馬籠宿」健走,下午3:30~6:21,約3小時。
本來在行走時除了拍照,內心的些許感受外,並沒有太多的感覺!
倒是回來後,上網查了資料,才對這條宿場驛道有了更多的認識,
今天這樣走馬看花的行程,有點可惜了!
今天這樣走馬看花的行程,有點可惜了!
但更引我興趣的是:中山道!
接下來,在下一個行程中-京都,竟讓我有了想走完「中山道」的念頭!
行腳「中山道」… 內心小小的心願,不知有無機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