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基橫斷古道,約闢建於1892年,可算是「清末最後一條官道」或「清末最後一條軍道」。三年之後的1895年,清廷割讓臺灣,日本開始治台。淡基橫斷古道的途中設有一座河南營。
光緒十九年(1893)時任職臺東知州的胡傳在十二月十五日的私人日記「臺灣日記與稟啟」中如此寫道:
「自基隆西北取道循山而行:四里至三角嶺,六里至大武崙,七里至馬鋉莊,八里至大坪腳,四里至鹿角坪,七里至磺山頂,七里至竹子拗,十四里至水竟渡,十里至滬尾。皆由山間取徑,海上窺望不及;無險阻,直捷而平坦。」
大正七年(1918)臺灣總督府事務官藤井恭敬在「臺灣郵政史」一書中,提到光緒十八年(1892)清政府開鑿了基隆、滬尾之間的道路,即由基隆的河殼港(蚵殼港)起,過大武崙、瑪鋉橋頭,至內港腳,再經鹿窟坪、後尖山尾、竹仔湖,過小基隆,最後抵達滬尾。
(淡基橫斷古道自然及人文資源調查研究-李瑞宗 9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