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心之路 13




不增不減

   百尺竿頭,欲更進,好累。

   老當益壯,護健康,好苦。

   增長,齒落,氣衰,精神有限。

   遞減,笨拙,遲鈍,悉不如人。

   於實相若說空理,法不增減。

   於理諦若說事義,法亦增減。

   心念之起動,外緣與意識相應行,有增有減。

   法不孤起,法爾如是,識取根緣,究竟種性,不增不減。

   增,十七八,稱老大,二十來,費疑猜;
   三四十,怕臉皺;五六十,歎時序;
   七八十,冷清清──不增?無奈。

   日日月月,歲歲年年;天增人增,馬齒徒增;
   現實是速度的焦點,過往是史料的檔案;
   增也惱,不增也不行。你說:該如何?

   有人說:錢財如糞土。

   有人說:錢財愈多愈好。

   不管怎樣,有了錢,問題隨之而來。

   譬如說:

   吃、喝、玩、樂、嫖、賭、逍遙。

   在在造作,處處毀傷。

   你說:

   錢財如糞土,是不是沒有錢的時刻?
   所謂不在乎,必須要有才能不在乎!

   錢財愈多愈好,明明是填不滿的欲望;
   多了的時刻,將會如何?

   造作成業,日積月累,結果如何?

   毀傷成罪,自毀毀他,結果又如何?

   欲望的本身,猶似山谷的欠缺。

   增與減,只是欲望過程中的高低潮。

   不增不減,是欲望究竟的認知。

   因此,不增不減,
   乃是行者於欲望發動時所必須有的知見。肯定地說:

   法之發生,於心識中本來不增。

   法之未生,於意念中本來不減。

   心識與意念,本來清淨故。

   心識與意念,本來不動故。

   譬如:

   天地間的萬物,此有彼有,此無彼無。

   宇宙間的眾生,輪迴交替,循環不息。

   生命的實相,有情無情,不增不減。

   實相中:

   色塵、行相、法相。

   理諦中:

   自性、分別、境界。

   你說:人或物,人影物影;如果沒有「光」為外緣;
   如果沒有「體」的存在──

   增從何處增?減從何處減?

   虛空不是空相,畢竟是空。不增故。

   色塵因色而顯,畢竟不空。不減故。

   虛空與色塵,是空非空。不動故。

   所以說:

   天堂地獄隨業起,

   山河大地覆道藏;

   通體識得淨與穢,

   生死涅槃一念亡。是故:

   諸法空相,不說生滅,垢淨,增減!

            本文摘自:《心之路》-白雲老禪師著




心之路 12




不垢不淨

   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著在一個「出」字。

   蓮藕住污泥而自在,妙在一個「住」字。

   無論如何,蓮之花,之藕,仰賴污穢而活命,
   而艷麗,而碩壯;可以想見,業境,以之為道,饒益之因;
   反之,隨業而逐流,感報有份。

   人,出入五濁惡世,循劫受報,輪轉不息;
   當認知,無異於蓮,祗在心念頃間,轉道逐業,垢淨分明。

   住垢不染,是不垢。

   著淨不捨,是不淨。

   垢與玉住,玉不垢,垢存;淨性不變。

   淨與垢處,垢不淨,淨存,垢性不變。

   森羅萬有,有情無情,無不從垢中來。

   山河大地,芸芸眾生,終歸往淨中去。

   不過,垢之與淨,欲了究竟,先識端的:

   垢,即是煩惱,從妄惑而垢心性,乃有漏之現象。
  
   垢之類別,約分七種:

1. 欲垢──功德欲念,執著計量,惟恐他人不知;
          或者說是揚名功德。

2. 見垢──分別功德,以自我意識而定輕重大小;
          或者說是表現功德。

3. 疑垢──功德效益,以交易的心識,行為功德的酬勞;
          或者說是懷疑功德。

4. 慢垢──施小而不為,輕他而不及,或者說是比較功德。

5. 憍垢──炫耀所為,貢高傲視;或者說是好大喜功。

6. 隨眠垢──藉積聚之功,覆蓋一切煩惱;
           或者說是將諸般痛苦,建築於功德之上。

7. 慳垢──一份小善,但求高酬;
           或者說是慳吝之心而行為功德。

   淨,即是不染和不著,從垢之突破而顯;
   因此,以垢之說,不垢就是淨。
   但,清淨的成就,來自梵行功德;
   也就是說,不垢行於淨垢,淨垢的作為,仍具不淨的內涵。

   是以,心識分別,計量垢淨;般若分別,不垢不淨。

   畢竟如何是不垢不淨呢?譬如:

   人,四大組合,九孔皆穢,物質之體;
   而現實生命中,男貪女愛,欲念如焚;你說是垢?是不垢?
  
   歸根究底,色塵之惑,愛欲之迷;
   你說,迷惑之時,是淨?是不淨?

   是以,依業而造作,是垢,是不淨。

   倘若,以之為道而修,是淨,是不垢。

   或許,有人要說:

   棄之,豈非乾淨利落!

   捨之,不是天下太平麼!

   然而,可曾想到:

   棄什麼?有何物可棄?誰給予?!

   捨什麼?有何物可捨?誰為捨?!

   心意識作用,怪誰來著!
   棄捨必有物,誰污染?誰執著?
   果爾要做,為什麼不問作用何來?!君不見:

   血肉有人為美食。

   你說。

   是垢是不垢?!

   是淨是不淨?!


        本文摘自:《心之路》-白雲老禪師著



2011-08-14 【新北市】淡水一日遊

2011年8月14日(日)  淡水逍遙樂 (一滴水紀念館)

嚮        導:GINO
集合地點:捷運淡水站 (9:00A)

行  程:
捷運淡水站→淡水河畔→福佑宮→重建街→清水巖→紅樓→滬尾偕醫院→禮拜堂→淡水會館→小白宮→淡江中學(八角塔淡水女學校馬偕墓)→牛津學堂→紅毛城→一滴水紀念館→滬尾砲台→漁人碼頭(未竟)



心之路 11



不生不滅

   死了,了了嗎?

   消失,不見了嗎?

   業的造作,種子發生現行。

   道的修養,現行薰習功德。

   業生道滅,道生業消。

   業感相應於道,結果是業消道長。

   業感不見於道,結果是隨業而轉。

   生,生什麼?

   生命行相中的旅程,像春夏秋冬。

   滅,滅什麼?

   生命旅程中的遺痕,像日月星辰。

   是誰在生?又是誰在滅?

   染心於生之怖畏,是不識業。

   執著於滅之空境,是不識道。

   染著如蜂蝶,為誰辛苦為誰忙?!

   清淨如太虛,將會是個什麼世界?!

   生如染著,只是消耗生命!為了啥?

   滅如清淨,只是耽於空亡!有益麼?

   如何是不生?譬如:

   雞生蛋,蛋不是雞,卻具雞性。

   如何是不滅?譬如:

   蛋孵雞,蛋即是雞,展現雞性。

   佛典中說:心佛眾生,三為一體。

   心,集起:有業有道。

   佛,覺悟,從迷惑中突破。

   眾生,煩惱與無明的組合;隨緣境而轉即是眾生,
        轉煩惱而成菩提即是佛,即是破除無明惑。

   如是生,如是不生!

   如是滅,如是不滅!

   生乎?胎死腹中時如何?

   滅乎?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或許:

   未生前,即生後;是生?是不生?

   未滅前,已滅後;是滅?是不滅?

   生了,本來已失;不生,孰知本來!

   滅了,本來何法?不滅,焉知來處!

   譬如花果:

   花生果將生,花不生果無從生。

   果生花即滅,花不滅果亦不生。

   因此道:

   是生是不生;是滅是不滅。

   於物質而言,成住壞空,了無交涉。

   於精神而言,生住異滅,心之行相。

   因此,說生不生,說滅不滅;機裡玄妙,蘊藏其中,
   當知:

   生,行相之始。

   住,行相之實。

   異,行相之變。

   滅,行相之末。

   生起時,莫捨未生面目。

   常住時,只是暫短現相。

   變異時,總不離棄自性。

   消滅時,從來未曾逝世。

   你說:

   生是什麼?不可言無生。

   滅是什麼?不可說無滅。

   君不見,穹蒼間,千變萬化;虛空中,本無一物;
   於生滅而言,你說呢!


              本文摘自:《心之路》-白雲老禪師著

2011-08-07 千佛山方丈白雲老禪師舍利安座大典

千佛山開山方丈白雲老禪師因年事已高,引發心臟不適,
於五月十八日圓寂,享法壽九十七齡。
老禪師一生修行荼毘後出現少見的多彩舍利花及橙紅色的靈骨舍利。



心之路 10

 


是諸法空相

   是,是肯定嗎?

   非,是否定嗎?

   肯定與否定之外,是什麼?

   寒潭撒網,結果如何?

   水底明月,誰也不會忘了天上!

   然而,
   冬筍藏泥裡,總有裂痕可尋;有忽略大意的麼?!

   法,不是分別,就是染著。

   法,不離於人;離了,無法可言。

   因此:

   山河大地,森羅萬有,都屬人的世界。

   人,與山河大地共生存,忙碌於森羅萬有之間。

   不過:

   法與人,往往相依為命;食衣住行育樂。

   法與人,往往背道而馳,衰敗毀傷悲苦。

   法與人,往往競相眩耀,可望不可及。

   於是:

   生、老、病、死、
   愛恨、怨憎、追逐、思念、理想、希望、成功、消逝…‥

   一連串的造作,長久的感懷。

   幾許的迷戀,永恆的回憶。

   運行,循環,交替──

   究竟為了什麼?

   擁有的,如花開花謝。

   失去的,似朝霞暮色。

   或許,人與法,偏於情識;
   守著春天伴著夏,望著秋天躲著冬。

   或許,只是無窮盡的苦意,暗暗的神傷。

   或許,什麼也不留下,如空中鳥跡。

   但是:

   為何總是不離汙染?

   為何總是不捨執著?

   是誰促使於不斷的運作之中?!

   是歷劫的業識?是無始無明?!

   如果是:

   是人為伊始?是法為開端?

   如果不是:

   萬法因緣,生聚滅散,不可否定!

   你說:

   就像是雞與蛋的關係,你且作個解釋。

   你說:

   就像是空與色的現象,你且辨個究竟。

   不過,千萬記住:

   創作和發明,祗為環境的需要。

   透點個中消息:

   我為主宰,無非是心意識作用。

   你有高見麼?

   魚與水、船與水、人與水、萬物與水。

   還有地、火、風;以及不動則靜的輪相。

   你能說:

   法爾如是,不是麼?

   莫為行色而色行,莫為迷情而情迷。

     
         本文摘自:《心之路》-白雲老禪師著


心之路9




舍利子

   身為佛子,不在舍利;

   但取篤行,來去自在。

   是誰?智慧之形成!

   為啥?般若之流露!
   總得有所憑恃,理事無礙圓通。


        本文摘自:《心之路》-白雲老禪師著

心之路 8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色,究竟空相。

   受,緣於色心。

   想,感受成力。

   行,籌量運作。

   識,了別結論。

   倘若,色成空相,以般若之功而照見之;
   那末,受亦不生,想無從起;自然,行識不會發生。
   一貫連環,繼續不斷,
   五蘊從變化而作用,自我意識如波湧;
   基於種子能生現行,現行復又薰習種子,
   循環不絕,永無休止,業識不僅不得清淨,
   反而日勝一日,世勝一世;怎
   能不輪迴於六道之中!

   倘若,般若成功,觀照透徹;
   無異慧劍起落,諸蘊寂靜;
   即色即空,即受即空,即想即空,即行即空,即識即空。
   一旦入達自在之境,色不異空,受不異空
   想不異空,行不異空,識不異空;
   於空之中,五蘊反而是無量無邊功德!

   增一阿含經中說:

   色如聚沫──
   高而下,流水處,常聚水沫;
   湖海間,撞擊時,常起水沫;
   觀其色,物相具現,究其實,一無所有;
   因此,聚沫無實,原本是空。

   受如水泡──
   水之浮面,時生泡影,乍現即失;
   亦如皂水吹起泡影,彩色繽紛,令人歡喜,
   一旦泡滅,頓覺惋惜;
   其實泡影,本來虛妄,剎那感受,無非情識作用而已。

   想如陽焰──
   陽光輻射,其焰灼人,表癥思緒之強,激發情識;
   形容陽焰,熱量濕化,乍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
   儼然不假,引發眾生,遐思邇想,為之惑亂;
   倘若究竟,並無實有,盡皆虛妄。

   行如芭蕉──
   蕉樹無實,不經剖剝,樹形長成,行色不虛;
   亦如蕉花,花不成花,卻具果能;
   又如蕉果,果中無核,果實不空;
   因此從樹是樹非樹,從花是花非花,從果是果非果,
   故有說即說異之別,而立理諦之義。

   識如幻化──
   幻如術者,化如蟲變,似夕陽之西天,
   雲翳變動,幻化山河禽獸,小橋流水人家;
   有的,趁微摧動,如兩陣交兵,人馬騷動,大地變色。
   但是,任管如何展露,總歸不離識心分別,自我執著;
   究竟所以,不過幻化,落得一笑。

   五蘊從有說空,於空顯有。因此:

   怒形於色,怨人惹起。

   自我感受,怪他造作。

   胡思亂想,每作聰明。

   獨斷獨行,自以為是。

   表現知識,博古通今。

   這就是人我的內心變化作用,盡攬了感性和理性二途;
   無論是成敗利鈍,總不外愛恨取捨。如是:

   人與人,糾纏不清。

   人與事,紛爭不已。

   有誰識得?

   黃梁大夢,一閃即逝;

   五蘊翻騰,熟是熟非?!

   人,總歸是堪忍眾生!

   每一個己,但歎無可奈何。

       本文摘自:《心之路》-白雲老禪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