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2015-08-02 【台北市】富陽公園、茶路古道、拳山古道、糶米古道、妙高台、拇指山、彩虹風口腰繞路、中華科大


行程:(補2015.06.07仙跡岩富陽公園因雷雨未完成之行程)
麟光捷運站→富陽自然公園→福州山→中埔山→中埔山東峰→軍功山→安祿宮(小歇、有水源泡茶)→茶路古道→天立後山→糶米古道(半程)→象亭(午餐、無水源) →妙高台→姆指山→彩虹風口四獸山風景區腰繞路→南港中華科大。(含休息:半程3.5小時;全程7小時)

集合:早上7:30麟光捷運站

總歸是願



孩子們:
這樣的稱呼  似乎太世俗了些  不像是一個做師父的口吻 
尤其是彼此都已具足了戒法的佛弟子
於立足點上  是處在平等地位的  我應該稱呼你們是仁者或賢者
但是:
當你們其中有了任何障道的情事發生之時  我總會難過的不知如何幫助你們
當你們的五蘊隨著感性或理性轉動的時候  我總會驚惶得不知如何伸出援手
當你們的情識臨於無明之中  我總會妄想著如何去解開或擊破
當你們於現實生活中往往為了人與事而煩惱不安的時候  我總會試著如何去替代你們的苦澀
天天  我希望看到你們滿足的笑
月月  我默禱著你們一個個健康
年年  我期盼著你們的道業成熟
經常  我想做好一個老師  做好一個父兄  甚至是一個理想的同參道友
有時  你們總以為我的個性太急烈  其實我只是想幫助你們
有時  你們總以為我喜歡生氣
其實  你們應該知道我的苦心
有時  你們總以為我不通人情
其實  你們必能發現我的用意
孩子們  我曾經戲論似的說過:
「做你們的師父  既要像師  又要像父  更要像母親  好難」


而我呢  想起過去:
做驅烏沙彌的時候  總會想到母親
做法同沙彌的時候  總會想到父親
成了圓戒的比丘之後  希望師父的關懷
行腳大江南北及邊遠地區之時  希望道友們的呵護
如今
有似流浪者的生涯中  我一直以擁有的一切  而衷心滿足
伽藍是我的家  你們是我的家人  道業是我們共有的財富
或許
你們會問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末
結論是世俗抑或是出世的呢
我說
就像是煩惱與菩提  就像是愚癡與智慧
如果
這樣還不能明瞭
那末
究竟的說吧  總歸是願
你們理會了麼
就像是我立願禁足 
欲現頭陀相一般  總歸是願
願哩
學佛學菩薩  佛心菩薩心
孩子們
切記:
總歸是願呀


~~摘自《佛印月刊》第104期














 

2015-08-01 【宜蘭.礁溪】月眉坑瀑布、潛龍峽、白龍灘、林美石磐

今年6月才走過的行程,如果不走「通月橫越」,這是一條溯溪戲水的清涼路線,特安排在盛夏帶講堂登山隊來此體驗溯溪攀岩之樂~


但是一大早從台北、基隆開車或搭客運到礁溪會合,才知道千萬不要在暑假期間安排宜蘭或礁溪的活動,塞啊!!

基隆6點50在八堵地藏庵集合上車,從汐止接五號國道,高速公路上2公里開了2.5小時!!

2015-07-26 【新竹.尖石】高台山、東穗山連走

高島連走(高台山連走島田三山),我在2013年4月第一次走過,當時留下非常美好回憶,心裡總想著要再走一次,在杜鵑花季!

今日終於跟著金華山社再訪「高台山、島田三山、東穗山連走」,本想走A隊全程,然午餐後天空陰暗,有感於最近山區常有雷陣雨,決定不走島田三山,加入B隊,取腰繞山徑連走東穗山,心裡圖的是輕鬆悠遊日本時代警備道,記憶中腰繞路有很富豐植物生態,至於島田山杜鵑老林,等杜鵑季再來囉~
2013.4.7 高台山連走島田三山:http://ilisaliu.blogspot.tw/2013/04/2013-04-07.html

2015-07-12 【台中和平】橫嶺山縱走白冷山(橫白縱走)

橫白縱走是一條經典路線,係指由大雪山林道26.3K起行,再攻頂橫嶺沿稜而下至白冷出天輪巷的縱走行程。
橫嶺白冷,分別位於中橫台8省道白冷電廠附近,及大雪山200林道鳶嘴山旁。
二十多年前,兩山連走曾是中部某登山社團的中級山幹部訓練場地,當時亦為許多山友挑戰的經典縱走路線,但後來逐漸為人淡忘,卻也因而幸運的保留住原始豐富的自然景觀。


橫嶺山又稱番嶺山,標高2024公尺,埋立三等三角點6581號,為雪山西稜最後一座2000公尺的中級山。稍來山、鳶嘴山、橫嶺山為同一條稜線,三座山頭可縱走,唯獨要安排接駁。

白冷山,標高1330公尺,埋立三角點6582號。白冷山屬於谷關三雌之三,山頭隱於峻嶺之中,從白冷地區很難看到此山頭。從橫嶺山走下則可看見其獨立圓潤山峰。


白冷山、佳保山、馬來山,並稱「谷關三雌」

2015-07-04 【宜蘭大同】四季縱走加羅山神社、神代山出留茂安部落

由四季林道柵欄起登,循嘉平林道續行,沿途經加羅山神社、神代山、神代池、神代神木,是趟尋訪古蹟兼賞美景的難得行程。


自山友及部落人士開闢宜蘭茂安部落登神代山後,讓冷僻神代山,再也不會孤寂難行;而「加羅山神社」的重現,又讓嘉平林道注入一股活力。今重屨歷史的軌跡,沿伐木林道走入舊太平,所得的是身、心、靈的舒暢。


加羅山神社(舊太平神社)
鎭座日:大正7年10月1日鎭座 (1918年)
所在位置:地圖"上河北島27"1443m標高點"巴巴",多望溪西岸,加羅山神社就是位在該區最高處
神社殘蹟:神社現有3層平台,主殿前3階,鳥居前7階,鳥居下28階,主殿的巨木駁坎,石階,平台,洗手台,鳥居座,鳥居木頭 (已找無石燈籠與狛犬殘跡)
周邊殘蹟:神社下方尚有三層平台,疑似社務所,警官駐在所或營林所工作站原址。
史料記錄於1920年代此地有舊太平小學,有疑似升旗台,與灶台駁砍。下層平台土堆邊坡上散佈舊時日常生活品,包含日本各式酒瓶,藥罐,化妝品罐.以及殘破的鐵盆,日本瓷碗,瓷杯,清酒壺,尿桶。平台外圍約500公尺內,有發現少數鐵道枕木。
加羅山神社(位於舊太平山)有別於現在位於太平山莊後方山坡的太平山神社(現址:鎮安宮)
1914年(大正3年、民國3年)10月台灣總督府營林局派人前來宜蘭,並組隊由武裝警察20多名護衛之下,進駐梵梵山隘勇駐在所,並以此為據點,深入對岸馬崙、天狗、多望、加奈宇蘭等溪及遠赴四季,眠腦(舊太平山)、三星山一帶調查。
1917年(大正6年,民國6年)3月開始生產,使用管流(利用濁水溪溪水漂送原木)的方式向外輸送原木,以今日之員山做為木材集散地。當時為了確保森林採伐事業與日本工人的安全,以及為了取締平地人與擔任警戒及輸送物資的溪頭群接觸,因而增設十字路、神代谷及太平山等3處警察官吏駐在所。
1922年台灣電氣株式會希望利用濁水溪以建立水壩進行發電,勢必影響管流的運作,因而決定興建羅東森林鐵道以取代管流,木材之集散地亦改設於羅東。
1937年(昭和12年,民國26年) 林區生產中心由舊太平山(眠腦,加羅山區)轉移至新太平山 (現在的太平山)
(以上文字資料來源:FB/Peggy Lin)

2015-06-27 小學同學會

畢業40年的小學同學,在有心人的努力下竟然也在Line成立一個族群。
畢業40年後在今年411日開同學趴,我也在當天加入族群,再度與中正國小義班同學重逢~
目前在Line的人數有23人,聽說小學六年級畢業時,同學有60幾人…
(題外話:當時我們六年級的班級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禮、智、誠、勇,聽說現在一個年級才2班,每班20人,少子化的結果)
再度集合的23人中有2個遠在美國,2個在大陸事業有成。
411日中午開始聚餐,我沒趕上,當天早上成功加入Line族群,看到同學們熱烈討論今天的同學會,尤其遠在美國的2位同學更是隨時遙控這邊同學的動向,並不斷要同學PO照片與影片分享…
當天的爐主.羅博,一早也放上腳傷的照片,為尚在猶豫的同學催票,一定要一起來參加聚會…畢業40年後的同學會!
我終於趕上第二攤的KTV歡唱,一進KTV馬上感染滿室的歡欣氣氛…
認著每位同學…大部份都可以認得出來是誰、誰、誰…
當然也有一下子叫不出名字的,但努力思索或同學提醒就想起來了!
畢業40年後的相聚,大家都很黑皮(英文),自然相擁~

2015-06-19 【貢寮 福隆】隆隆古道、福卯古道南北線、白沙丘山8字行

UU30甲隊:福卯古道南北線O行,順訪白沙丘山
福卯古道為昔日「福隆~卯澳」間的越嶺保甲路古道,由福隆起程經荖寮坑循古道上登稜線鞍部五叉路口,訪三角埤(隆隆池)走福卯古道南線(台郡祖山步道),沿坑內溪出卯澳漁港。
回程經派出所走北線仍回五叉路口,走無生道場朝山大道散步下福隆,半路順訪路邊的白沙丘山。看山又看海的好路線。

里程:B15K,5-6小時
交通:7:30台北火車站往花蓮272自強號,08:41福隆站下車,可自行開車
集合:8:50福隆火車站集合
領隊:小羅

2015-06-14 【宜蘭 礁溪】石磐步道、月眉坑瀑布、白龍灘、通月橫越出聖母步道O行

通月橫越:意指由【通天橋步道】橫越至【月眉坑】。
此橫越山徑開拓後,使得「月眉坑」、「林美石磐步道」與「五峰旗」間的山徑得以串連,對於行程安排也更有彈性,在此感謝開拓者的用心。

石磐步道
是昔日的造林產業道路,因此山路寬闊,鋪著細碎的石子路。林道沿著得子口溪溪谷的山腰,環境潮濕,林木繁盛,沿途路旁長滿冷清草,像是一條綠色廊道。

白龍灘是得子口溪上游,一大片斜壁頂著右邊的山,好像一條白色的水龍游入淺灘來戲蝦。

月眉坑瀑布
月眉坑瀑布位在五峰旗山南側的山谷,為得子口溪上游支流切穿堅硬的四稜砂岩夾薄頁岩層後,沿峭壁撒落兩束銀白的飛練,形成美麗的深谷瀑布景觀。

聖母步道
位於宜蘭縣礁溪鄉五峰旗瀑布風景區上方,為天主教徒的朝聖之路,亦是前往蘭陽五岳之一的三角崙山之中繼站。前往該地必經一條長3.7公里、約1小時腳程的緩坡產業道路,沿途為次生林與人工造林,鳥類及昆蟲相十分豐富。之後為陡升的登山步徑,來回約需3小時,途經溪谷疊瀑、闊葉林、風衝矮林、箭竹林,終抵稜脊上的觀景平台。步道面臨太平洋,冬季吹東北季風,潮濕多雨,夏日午后易刮風起霧,變幻無常,常見東山飄雨西山晴之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