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起湖,舊名「畚箕湖」,因三面環山狀似畚箕而得名,地名有湖實際上當地沒有湖泊,閩南語山坳地為「湖」,奮起湖的湖即為此意,後來取諧音改為「奮起湖」。 奮起湖車站是阿里山森林鐵路最大的中途站,早期火車會在此停留較長時,車員及乘客也常在此休息用餐,造就了奮起湖的鐵路便當文化。而奮起湖老街濃厚的懷舊氣氛及在地美食,也形成一大特色。
塘湖古道,位於嘉義縣竹崎鄉仁壽村,又名「塘湖崎」或「塘湖旱道(汗道)」,超過200年的歷史,早期瑞里、水社寮、交力坪及塘湖等地居民挑運山產的小徑,地勢陡峭,近2000個階梯,落差約600公尺,一路走來讓人汗流浹背,故有「爬上塘湖嶺,抹想厝某子」的諺語,為竹崎鄉三大古道之一。 由阿拔泉真武廟出發,途經福建坪、塘湖兩個聚落,步道沿著山壁而行,彎彎轉轉,牛稠溪潺潺水聲,溪谷風光盡在眼前,三層的甕缸潭瀑布,有如一條白練掛在青翠山谷之中,形似酒甕缸的深潭碧綠耀眼。